洞庭一望水漫漫,去路遥随眼界宽。
红蓼白蘋秋正好,不知谁把钓鱼竿。

洞庭一望水漫漫,去路遥随眼界宽。

红蓼白蘋秋正好,不知谁把钓鱼竿。

诗句释义与赏析:

  1. 洞庭一望水漫漫 - “洞庭”指的是中国著名的洞庭湖,位于湖南省北部。“水漫漫”形容湖水广阔无际,无边无涯。这句表达了诗人站在洞庭湖畔远望着茫茫的湖水,感受着无边的辽阔。

  2. 去路遥随眼界宽 - “去路”指的是前往姑苏的道路。“遥随眼界宽”意味着随着视野的扩大,道路也显得遥远而宽广。这句描绘了诗人在宽阔的视野中感受到路途的遥远和开阔。

  3. 红蓼白蘋秋正好 - “红蓼”和“白蘋”都是指湖边生长的水生植物。“秋正好”表明这些植物在秋季长得十分茂盛。这句诗捕捉了秋天时节洞庭湖边的自然美景。

  4. 不知谁把钓鱼竿 - “钓鱼竿”在这里可能隐喻着某种放弃或放下。整句可能是说,当一个人在享受自然之美时,是否忘记了世俗中的烦恼和责任。

译文与翻译:

《送宜禅人之姑苏》:放眼望去,洞庭湖波涛滚滚,一片辽阔无边的景象。我踏上前往姑苏的旅程,随着视野的逐渐开阔,那遥远的地方似乎也在向我招手。秋天里,湖边的红色蓼花和白色的蘋草竞相开放,展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然而,在这美丽的景色之中,我却感到一种莫名的寂寞与空虚,仿佛有一种力量让我放下一切,去寻找内心的平静。

注释与解析:

  • 洞庭:指中国第二大淡水湖,位于湖南省北部。
  • 水漫漫:形容湖水广阔、无边无际。
  • 去路:指通往目的地的道路。
  • 眼界宽:随着视野的开阔,感觉距离和空间都变得更远更广。
  • 红蓼白蘋秋正好:描述秋天时分,洞庭湖边红色蓼花盛开、白色蘋草繁茂的景象。
  • 钓鱼竿:这里可能比喻放下世俗的执着和追求。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洞庭湖的自然景观的描述,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赞美以及内心深处的寂寥与思索。通过对比广阔的自然风光和内心的孤独感,诗歌传达了一种超脱物外的情感体验。这种情感体验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体现,也是对内心世界探索的一种反映。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