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生安养国,承事鼓音王。
合掌须西向,低头礼彼方。
观门诚易入,仪轨信难量。
佛愿尤深广,人心要久长。
婴儿思乳母,远客望家乡。
郑重迎新月,殷勤送夕阳。
分明蒙接引,造次莫遗忘。
饮啄斋称首,熏修策最良。
五辛全斩断,十恶永堤防。
勿用求名利,毋劳论否臧。
布裘遮幻质,藜糁塞空肠。
摆拨多生债,枝梧九漏囊。
精神才懒慢,喜怒便抢攘。
水滴俄盈器,江流始滥觞。
积来功行满,趁取色身强。
室置千华座,垆焚百种香。
新衣经献著,美馔待呈尝。
莫点残油炬,宜煎俗像汤。
形骸同土木,戒检若冰霜。
想念离诸妄,跏趺在一床。
刹那登净域,方寸发幽光。
骨肉都融化,乾坤极杳茫。
太虚函表里,佛刹据中央。
莲吐葳蕤萼,波翻潋滟塘。
鲜飙须动荡,彩仗恣摇扬。
楼随四宝合,台备七珍妆。

这首诗是《怀净土百韵诗》,作者不详,内容表达了作者对佛教净土的向往和对修行的坚持。

我们来看看这首诗的原文:

欲生安养国,承事鼓音王。
合掌须西向,低头礼彼方。
观门诚易入,仪轨信难量。
佛愿尤深广,人心要久长。
婴儿思乳母,远客望家乡。
郑重迎新月,殷勤送夕阳。
分明蒙接引,造次莫遗忘。
饮啄斋称首,熏修策最良。
五辛全斩断,十恶永堤防。
勿用求名利,毋劳论否臧。
布裘遮幻质,藜糁塞空肠。
摆拨多生债,枝梧九漏囊。
精神才懒慢,喜怒便抢攘。
水滴俄盈器,江流始滥觞。
积来功行满,趁取色身强。
室置千华座,垆焚百种香。
新衣经献著,美馔待呈尝。
莫点残油炬,宜煎俗像汤。
形骸同土木,戒检若冰霜。
想念离诸妄,跏趺在一床。
刹那登净域,方寸发幽光。
骨肉都融化,乾坤极杳茫。
太虚函表里,佛刹据中央。
莲吐葳蕤萼,波翻潋滟塘。
鲜飙须动荡,彩仗恣摇扬。
楼随四宝合,台备七珍妆。

我们逐句翻译并赏析这首古诗:

  1. 欲生安养国,承事鼓音王。
  • 想要生活在一个和平安宁的地方,跟随佛陀的教诲去侍奉。
  1. 合掌须西向,低头礼彼方。
  • 合掌时应该面向西方,低头是对佛法的虔诚致敬。
  1. 观门诚易入,仪轨信难量。
  • 进入寺庙的大门很容易,但遵循佛教的规矩却很难衡量。
  1. 佛愿尤深广,人心要久长。
  • 对于佛陀的愿望非常深刻广阔,人们应该长久地保持这种愿望。
  1. 婴儿思乳母,远客望家乡。
  • 婴儿思念母亲的乳汁,远方的客人怀念家乡。
  1. 郑重迎新月,殷勤送夕阳。
  • 在新年之际郑重迎接月光,在黄昏时分热情地送走夕阳。
  1. 分明蒙接引,造次莫遗忘。
  • 明确地被引导,不要在匆忙之中忘记。
  1. 饮啄斋称首,熏修策最良。
  • 以斋戒为首,以修行为最佳。
  1. 五辛全斩断,十恶永堤防。
  • 完全消除五辛(指辛辣之物),永远避免十恶(指不良行为)。
  1. 勿用求名利,毋劳论是非。
  • 不要追求名声和利益,也不要争论是非对错。
  1. 布裘遮幻质,藜糁塞空肠。
  • 布裘遮住了虚幻的本质,藜糁填满了空虚的肠子。
  1. 摆拨多生债,枝梧九漏囊。
  • 摆弄着多生的债务,纠缠着九个漏囊(喻指烦恼)。
  1. 精神才懒慢,喜怒便抢攘。
  • 精神懒惰迟缓,一有喜怒就变得急躁。
  1. 水滴俄盈器,江流始滥觞。
  • 水滴渐渐装满了容器,江水开始泛滥成灾。比喻功德渐增,如江流逐渐泛滥成灾。
  1. 积来功行满,趁取色身强。
  • 累积的功德足够圆满,趁着这个时机使身体更加强壮。
  1. 室置千华座,垆焚百种香。
  • 在房间里放置了一千种珍贵的花卉,在炉上焚烧了上百种珍贵的香料。
  1. 新衣经献著,美馔待呈尝。
  • 新的衣服经过献祭穿上,美味的食物准备拿来品尝。
  1. 莫点残油炬,宜煎俗像汤。
  • 不要点燃剩下的蜡烛火苗,应该用它来煮普通的汤水。
  1. 形骸同土木,戒检若冰霜。
  • 身体与泥土相似,遵守规则像冰霜一样纯洁。
  1. 想念离诸妄,跏趺在一床。
  • 思念摆脱了一切虚妄的念头,盘腿坐在一张床上。
  1. 刹那登净域,方寸发幽光。
  • 瞬间到达清净的世界,心中涌现出幽深的光芒。
  1. 骨肉都融化,乾坤极杳茫。
  • 身体的所有部分都已融化在一起,整个世界变得极其渺茫。形容心境达到了极高的境界。
  1. 太虚函表里,佛刹据中央。
  • 虚空包含表里、上下、左右、四方等所有方向,佛寺位于中间。形容佛法无边无际,无所不包。
  1. 莲吐葳蕤萼,波翻潋滟塘。
  • 莲花绽放出美丽的花瓣,池塘里的波浪翻腾起涟漪。形容佛性如同莲花般美丽纯洁,修行之人的心性如波澜起伏的湖面一般深邃广大。
  1. 鲜飙须动荡,彩仗恣摇扬。
  • 新鲜的风必须动荡起来,五彩的旗帜可以任意舞动飞扬。形容内心充满了喜悦与激动的情感。
  1. 楼随四宝合,台备七珍妆。
  • 楼阁随着四大法宝(金、银、琉璃、玛瑙)而建造,台座配备七种珍宝装饰。形容建筑华丽精美,体现了富贵奢华的生活状态。

这首诗通过对修行者日常生活的描述和内心的描绘,展现了一种追求心灵净化和提升的道德生活态度。通过修行者对佛教教义的理解和实践,诗人传达了一种超越世俗欲望的精神追求和生活哲学。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