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府霜台暑欲流,花骢绣斧奈东游。
持书合识古人意,揽辔知怀天下忧。
此去蓬莱观蜃市,应思员峤访鳌丘。
平生壮迹縻尘鞅,送汝长歌惜白头。

【注释】

柏府:指东晋时王导的府第,王导为丞相,权倾朝野。霜台:指御史台,古代御史台多设在高楼上,故称“霜台”。暑欲流:夏天将至,天气炎热。花骢:一种骏马名。

绣斧:用锦绣装饰的斧头,借喻皇帝的御笔。奈:奈何,无济于事之意。东游:出外巡视。

持书:拿着书信。合:应,应当。识:领会、体会。古人意:古人的思想、主张。知:了解、领悟。怀:怀念。天下忧:国家的忧虑。

蓬莱:传说中的仙山,在东海中。观蜃市:看海市蜃楼。蜃,即蛤,生活在海底;蜃,生活在海边。员峤:神话中的一座山,在昆仑山下。鳌丘:大海中的巨大浮石。

縻(mí):拴缚。尘鞅:尘土。鞅,马缰绳。长歌:放声歌唱。惜:哀伤。

【赏析】

这首诗是送项侍御(官名)出使齐地的。项侍御即将东行,诗人以送别之情写之。首联点出时间、地点和项侍御此行的目的;颔联则从两个方面写项侍御此行的重任;颈联以想象之辞写景抒怀;尾联则写自己送别项侍御的感慨,并勉励他为国分忧。

全诗一反唐人送别诗常见的悲凄、感伤基调,而是以豪迈、豁达之音调来表现送别之情。其特点在于:一方面,它把送别的主题放在一个更为宏大的时空背景里来加以展开,从而使得送别的内容显得更为丰富而深刻;另一方面,它通过与项侍御的对话和交流,让送别的过程充满了一种平等、亲切而又充满深情的意味。这种写法不仅使诗歌具有了更大的容量,而且使得诗歌的表达也更为直接、明快。

此诗是一首送别之作,但诗人没有直接写对项侍御的送别之情,而是通过对项侍御的描写来间接抒发自己的情感。这种写法既避免了直露,又增加了诗歌的含蓄性;既避免了平铺直叙,又增加了诗歌的表现力。

诗的第一句“柏府霜台暑欲流”,就给人一种时间紧迫之感。柏府,即柏府署,是当时朝廷的中枢机构所在地,相当于现代的国务院。这里的“柏府”实际上就是朝廷的代名词。“暑欲流”则让人感到酷热难耐,夏天就要来了。这四句诗,通过描绘一个炎热的夏日清晨,暗示了项侍御将要离开京城的时间。

紧接着,“花骢绣斧奈东游”一句,诗人便开始对项侍御进行描述。花骢,是一种良马的名称,这里用来代指项侍御的坐骑。绣斧是皇帝使用的御用工具。这二句诗的意思是说,项侍御骑上了良马,手中握有皇帝御用的剪刀,现在又要到外地去巡视了。这里的“奈”字,表示无奈、无可奈何之意。“东游”则是出外巡视的意思。

“持书合识古人意”一句,进一步交代了项侍御此行的具体任务。据史书记载,当时的皇帝经常派遣使者到各地去巡视和考察民情,以了解百姓的生活状况,并根据这些情况向中央汇报。项侍御此次巡视的任务,很可能就是如此。

“揽辔知怀天下忧”一句,则是对项侍御此行目的的一种推测。据《汉书·董仲舒传》记载,董仲舒曾说过:“天子者,执乾之柄,杀生之断,天之机枢。”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天子掌握着国家生死存亡的大权。那么,项侍御此次巡视的目的,很可能是为了了解各地百姓的生活状况,以便采取相应的措施来改善民生,从而为国家的稳定和发展做出贡献。

“此去蓬莱观蜃市”一句,诗人开始想象这次外出巡视的情景。蓬莱,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一座神山,位于东海之中。据传说,这座神山是一座神奇的地方,可以让人们看到海市蜃楼的美丽景象。这里的“蜃市”一词,就是指海市蜃楼这一自然现象。而“此去”二字,则暗示了项侍御将要离开京城。

“应思员峤访鳌丘”一句,则进一步展开了对这次外出巡视的想象。员峤,是神话传说中一座山的名字;鳌丘,则是指大海中的巨大浮石——大鳌的背脊。根据传说,员峤山上居住着神仙们,而大鳌的背脊则是一处神秘的地方。这里的“应”字,表示应该、应该如此之意;“思”字则表示思考、思索之意。因此,“应思员峤访鳌丘”可以理解为:你应该思念员峤山上的神仙们,也应该去探寻大鳌背脊上的神秘之地。这既是对项侍御此次外出巡视的一种期许,也是一种鼓励和支持。同时,这也体现了诗人对国家和人民的深深关怀和热爱之心。

最后两句“平生壮迹縻尘鞅,送汝长歌惜白头”,则是诗人对这次外出巡视的一种祝愿和期待。这里的“平生”二字,指的是诗人自己一生的经历;“壮迹”则是指壮烈的行为或事迹;“縻尘鞅”则意味着束缚住了尘土的缰绳,即束缚住了自己的人生道路;“惜白头”则表达了诗人对年轻时代的留恋和对岁月流逝的感慨之情。而“长歌”则是放声歌唱之意;“送汝”则是送给你、送给项侍御之意;“惜白头”则是表达对年华易逝、人生易老的感叹之情。

这首诗通过对项侍御出行前的一次送别仪式的描述,展现了诗人深厚的友情和对国家、人民的深厚感情。同时,这首诗也以其独特的艺术手法和丰富的内涵,成为了唐代诗歌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