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函宠锡贲宫袍,凤藻亲题白玉毫。
自识沂公怀素志,由来秦国望先朝。
晓云庐岳观飞瀑,夜雨湓城听落潮。
归拜锦堂承彩觐,高车不羡蜀都桥。
送陈太史奉使淮藩便觐龙函宠锡贲宫袍,凤藻亲题白玉毫。
自识沂公怀素志,由来秦国望先朝。
晓云庐岳观飞瀑,夜雨湓城听落潮。
归拜锦堂承彩觐,高车不羡蜀都桥。
注释:
- 龙函:指帝王的御用之物,如宝玺、玉印等,象征着尊贵和权力。宠锡:恩赐,赐予的意思。贲:装饰,美化。宫袍:皇帝或朝廷官员的制服。凤藻:凤凰羽毛,古代用作文辞或书法的代称。亲题:亲自书写。白玉毫:白色的毛笔,比喻文才。
- 自识:自己认识。沂公:沂国公,这里指沂王,即明英宗朱祁镇。怀素志:怀有素志,即怀有高尚的志向。秦:秦地,指陕西一带,这里代指明朝。由来:从来,自古以来。秦国:指明朝。望先朝:期望明朝能够复兴。
- 晓云:清晨的云。庐岳:庐山,位于江西省九江市南。飞瀑:瀑布,这里指的是庐山瀑布。湓城:今江西新余市附近,古代为湓口。落潮:潮水落下。
- 归拜:返回时拜见。锦堂:华丽的房屋。承彩觐:接受皇帝的赏赐,参见下文“高车不羡蜀都桥”。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送别诗,表达了诗人对友人陈太史奉命出使淮藩并有机会觐见皇上的祝贺和祝福之情。全诗以赞美友人才华和志向为主调,同时寄寓了对明朝复兴的期望。
首句“龙函宠锡贲宫袍”,诗人以龙函(帝王的御用之物)为喻,形容友人所受的恩赐如同珍宝般珍贵。接着以“凤藻亲题白玉毫”赞颂友人的才华出众,就像凤凰羽毛一样珍贵且富有文采。
第二句“自识沂公怀素志”,诗人指出友人不仅自身才华卓越,而且有着高尚的志向,这与沂国公(沂王)朱祁镇(明英宗)有相似之处。这一句既赞美了友人的品质,又暗含了对他未来成就的期待。
第三句“由来秦国望先朝”,诗人通过提到秦国(这里指明朝),表达了自古以来人们对明王朝复兴的期盼,同时也暗示了友人此行的目的不仅仅是完成任务,而是希望能够看到明朝的复兴。
接下来的两句进一步描绘了友人此行的场景:“晓云庐岳观飞瀑,夜雨湓城听落潮。”这句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述,展现了友人在旅途中的所见所感。其中“庐岳”是指庐山,“飞瀑”和“落潮”则分别代表了庐山瀑布和长江潮汐的景象,这些自然美景与友人此行的使命形成了鲜明对比,也反映了诗人对友人行程的美好祝愿。
最后两句“归拜锦堂承彩觐,高车不羡蜀都桥”则是对友人归来后的景况进行展望。诗人希望友人能够在华丽的府邸中接受皇帝的赐赏,不必羡慕蜀都桥上的高车显贵,寓意着友人此行的成功将带来荣耀和地位的提升。
整首诗结构紧凑,情感真挚,既有对友人才华和志向的赞美,又有对其未来成就的期待和祝福,是一首表达深厚情谊并寄托美好愿望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