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桂树又春残,几度开书惨不欢。
华发已曾淹画省,铜章那复滞盐官。
秋空雁影愁应剧,夜雨潮声梦亦寒。
圣主长杨方校猎,谁将赋草入长安。
“淮南桂树又春残,几度开书惨不欢。”这句诗出自明代诗人于慎行的《答杨户部庐山书时方谪居广陵》。下面对这首诗进行逐句释义并赏析:
诗句原文:
淮南桂树又春残,几度开书惨不欢。
华发已曾淹画省,铜章那复滞盐官。
秋空雁影愁应剧,夜雨潮声梦亦寒。
圣主长杨方校猎,谁将赋草入长安。译文:
在春天的时节,淮南地区的桂花又凋零了,我多次打开书信,心中充满了悲伤和不悦。我已经在画院中度过了漫长的岁月,如今却因公务被滞留在盐官。秋天的天空中,雁鸟的影子显得格外凄凉,夜晚的雨滴声伴随着潮水的声音,让我在梦中也感受到寒冷。在这样的背景下,皇帝正在长杨宫进行狩猎活动,谁能像我一样,将自己的作品带到长安?关键词注释:
- 淮南桂树:指位于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文化城市南京附近的淮南地区,这里的桂花以香气扑鼻而著称。
- 春残:暗示春天的美好时刻已经结束,象征着事物的更迭和时间的流逝。
- 开书:指书信的书写或阅读,这里可能意味着作者因某种原因未能及时收到回复的信件。
- 惨不欢:表达了内心的悲伤和不满,可能是因为期待中的回应没有到来。
- 华发:指的是年老的头发,暗示了作者的年纪增长。
- 淹:在这里可能是“淹留”或“逗留”的意思,意味着在一个地方长时间停留。
- 铜章:古代官员所佩戴的印章,象征着身份和职责。
- 秋空:秋天的天空,常用来象征悲凉和萧瑟的氛围。
- 秋空雁影:形容秋天天空中飞翔的大雁,常被用来比喻孤独和思乡之情。
- 夜雨:夜晚的细雨,给人以宁静但同时也带有一丝寂寞之感。
- 梦亦寒:梦中的感受如同身临其境的寒冷,表达了一种深刻的情感体验。
- 圣主:对皇帝的尊称,体现了诗人对国家大事的关心和参与。
- 长杨宫:位于今北京市西苑内,是古代皇家园林之一,也是皇帝举行狩猎活动的场所。
- 校猎:皇帝亲自率领军队到郊外狩猎,是封建社会的一种重要活动,通常象征着皇权的展示和威严。
- 赋草入长安:将自己创作的诗文带往京城,希望得到认可和赏识。
- 赏析:
此诗反映了作者在贬谪期间的心情和遭遇。首句描绘了春天即将结束的景象,暗示着诗人对于美好时光的留恋和无奈。次句“开书惨不欢”直接表达了诗人写信时的心情——悲伤和不悦。这种感情可能源于期待的落空,或是对于自己处境的无奈。接下来的三句通过描绘自己的外貌和过去的经历,进一步加深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无助。结尾两句则通过描绘皇帝狩猎的场景,表达了诗人对于国家大事的关注以及对个人命运的感慨。整首诗通过对景物的描写和内心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复杂的情感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