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宗江左见风流,词赋名高鹤发秋。
倚马应闲青玉杖,藏书欲满白华楼。
篱边松菊陶潜酒,湖上烟波范蠡舟。
尺素来时看明月,不知里许夜珠投。

诗句及翻译

  1. 人宗江左见风流,词赋名高鹤发秋。
  • 诗句解析:这句诗表达了作者在江南地区所见到的风雅和才华。”人宗江左”指的是作者对江南地区的敬仰,”见风流”暗示了其见识广博、品味高雅。”词赋名高”说明其文学成就极高。”鹤发秋”则形象地描绘了作者的晚年风采,如同白鹤之发般优雅而高贵。
  • 文化背景:南朝时期的文人雅士多以诗歌、文章著称,江南地区尤以其文化的繁荣著称,所以这里提到的“词赋”,特指江南地区文学艺术的精华。
  • 赏析:通过这句诗,可以感受到作者对江南文化的深深热爱和尊重,以及其晚年仍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和高尚的人格风范。
  1. 倚马应闲青玉杖,藏书欲满白华楼。
  • 诗句解析:“倚马”意味着写作迅速,“青玉杖”象征着高洁与尊严。”藏书欲满”表达了作者深厚的学识和丰富的藏书量。”白华楼”则可能是指一个藏书楼,象征着知识与智慧的积累。
  • 文化背景:古代文人常用“青玉杖”来象征自己的学问与地位,同时,“白华楼”也是藏书楼的一种别称,代表着学者的书房和知识的殿堂。
  • 赏析:整句诗展现了作者不仅学识渊博,而且生活态度悠闲,追求精神的充实与满足。这种生活态度在当时是极为难得的。
  1. 篱边松菊陶潜酒,湖上烟波范蠡舟。
  • 诗句解析:“篱边松菊陶潜酒”描绘了一个隐逸的生活场景,”陶潜”指的是陶渊明,他是东晋时期著名的田园诗人,以归隐田园、饮酒作诗闻名于世。”篱边”表示隐居之地,”松菊”代表了自然之美。”范蠡舟”则是泛指范蠡的故事,传说他帮助越王勾践灭吴后归隐江湖,乘舟泛游。
  • 文化背景:陶渊明是东晋时期杰出的田园诗人,他的诗作多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范蠡则是春秋末年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以善于经营而闻名。
  • 赏析:这两句诗表达了一种远离尘世喧嚣,追求自然宁静的生活方式,反映了作者对简朴生活的向往和内心世界的丰富。
  1. 尺素来时看明月,不知里许夜珠投。
  • 诗句解析:“尺素”指的是书信或书信纸,”明月”通常用来象征清辉洒落的美好时刻。”里许夜珠投”则形容夜晚月光如珠一般美好。
  • 文化背景:这里的“明月”可能寓意着作者心中的理想和愿景,或者是指某个特定的夜晚。”夜珠投”则可能是指某种珍贵之物,如珍珠、宝石等,暗喻贵重而稀有的东西。
  • 赏析: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美的赞美。同时,也隐含了作者内心的孤独与寂寞,以及对远方故人的思念之情。

关键词注释

  • 江左:古地名,特指长江以东的地区,这里指江南地区。
  • 词赋:古代诗歌的总称,这里专指文学成就高的诗人作品。
  • 鹤发秋:比喻人的头发像秋天的鹤毛一样白,这里用来形容人的老年风采。
  • 青玉杖:古代文人使用的手杖,常用来形容其高洁和尊严。
  • 白华楼:藏书楼的美称,象征着学者的知识与智慧。
  • 篱边松菊:指隐居生活的场景,松竹菊花常用于表现隐逸生活的品质。
  • 陶潜:指陶渊明,中国古代著名诗人。
  • 范蠡:春秋末期著名的政治军事家,以善治水功成名就。
  • 尺素:书信的代称,强调写信的行为。
  • 里许夜珠投:形容夜空中的月亮明亮如珠,暗喻珍贵的事物。

赏析

这首诗整体上展示了作者对江南文化的深厚感情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通过描绘自然风光和个人志趣,诗人抒发了对自由、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传统文化的尊崇。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既有浓厚的文化底蕴,又不失清新脱俗的审美情趣,体现了明代文人的生活哲学和精神追求。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