帷幄谈兵地,风烟陇树秋。
不因羌管月,谁道近凉州。
注释与赏析:
- 帷幄谈兵地:这里是指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在隆中隐居时,曾设帐篷于草堂内,谈论天下大事。
- 风烟陇树秋:描述的是秋天的陇山(位于今甘肃省东部,因多山而得名)上,草木萧瑟,烟雾缭绕的景象。
- 不因羌管月:羌管指的是羌族的乐器,羌管月则暗示着夜晚的月光。这里的“不”字,可能是“没有”的意思,表示不是因为羌族的乐器而感到寂寞。
- 谁道近凉州:凉州是古地名,这里指代的是当时的边远之地。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如果不是因为身处边远之地,又怎么会感到寂寞呢?
译文:
帷幄谈兵地,风烟陇树秋。
不因羌管月,谁道近凉州。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诸葛亮在隆中的隐居生活,以及他在陇山中看到的风景和感受。诗的前两句“帷幄谈兵地,风烟陇树秋”,描绘了诸葛亮在隆中时的生活环境,即他曾经在帐篷里谈论天下大事的地方,以及陇山上的风烟和树木在秋天的情景。后两句“不因羌管月,谁道近凉州”则是表达了一种感慨,即如果不是因为身处于边远之地,又怎么会感到寂寞呢?这里的“羌管月”可能是指羌族的乐器,也可能是指夜晚的月光。诗人通过这样的表达,表达了对诸葛亮的敬仰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