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抹霜林秋欲困,吹破胭脂,便觉西风润。翠袖怯寒愁一寸,谁家庭院黄昏信。
明月修容生远恨,旋摘余娇,簪满佳人鬓。醉倚小阑花影近,不应先有春风分。

【解析】

“蝶恋花”是词牌名,此词为作者在汴京时所作。这首词上阕写秋日黄昏的景色和闺中人的幽怨,下阕以花喻人,抒写自己对佳人的怀念之情。

“烟抹霜林秋欲困”:秋天的树林像被烟雾抹过一样,显得迷蒙不清。

“吹破胭脂,便觉西风润”,胭脂本是女子脸上搽用的化妆品,此处用胭脂作动词,指女子涂抹胭脂。

“翠袖怯寒愁一寸”,翠袖即翠绿的袖子。怯寒愁一寸,形容因寒冷而愁苦不已。

“明月修容生远恨”,明月如美女一般,修容生远恨,暗含了对佳人的思念。

“旋摘余娇,簪满佳人鬓”,佳人即佳丽,余娇指美人发间的玉簪,这里用“摘”字来形容动作,突出了女子对玉簪的喜爱。

“醉倚小阑花影近,不应先有春风分”,醉倚小阑,形容女子饮酒之后,倚靠在栏杆旁,欣赏着花影。不应先有春风分,暗示了女子对自己的感情之深。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言情的词。词人借咏秋林、秋菊来抒发自己的相思之情。全词语言清丽婉转,意境凄清哀婉,情感真挚动人。

上片写黄昏时节的秋林和佳人的幽怨。起首两句写秋林景色,用“烟”、“霜”点明季节,用“黛”、“绿”描绘出树木的颜色,渲染出一幅秋色苍茫图。第三句“吹破胭脂”,是说风吹落了树上的花瓣。第四句紧承“便觉西风润”,写风吹落叶的声音。“胭脂”“西风”都是借代女子的妆饰。“翠袖”二句,写女子在庭院里的情景。“谁家庭院黄昏信”,是说黄昏时分,女子还在家,可能是给远方的人写信;也可能是等爱人归来。结尾三句描写女子在黄昏中绣花的情景。“明月”一句化用了《古诗十九首》“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的诗句。“明月照见她的面容,她不禁生出一种远别之恨”。结拍三句,写女子将绣花用的玉簪插在头发上,然后倚栏观赏花影,似乎想借此排解心中的愁绪。最后三句,写女子因思念情人不能自持,只好倚栏而坐。“不应先有春风分”,意思是:你为何不早早地出现呢?这既表达了女主人公内心的无限惆怅与怨恨,也写出了她对情人的一片痴心与期待。

下片由咏物转入抒情,借咏菊花来表达词人对佳人的相思之情。“明月”一句,化用了《古诗十九首》“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的诗句。“明月照见她的面容,她不禁生出一种远别之恨”。结拍三句,写女子因思念情人不能自持,只好倚栏而坐。“不应先有春风分”,意思是:你为何不早早地出现呢?这既表达了女主人公内心的无限惆怅与怨恨,也写出了她对情人的一片痴心与期待。

全词采用比兴手法,通过写景抒情,把一个女子的内心活动刻画得细致入微,形象逼真。

名家点评

清代词评家张宗橚:全词情景并到,语语精炼。

清代词评家吴衡照:词意缠绵,情意宛然,读之令人凄楚无端。(《莲子居词话》)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