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庭四日始知春,沙草初青柳复新。金镝未须窥汉月,毡帷时亦静胡尘。
黄发小胡花插首,腰下宝刀光映肘。日斜驱羝入东林,草美泉香夸富有。
君不见虞庭干羽两阶陈,白雉黄熊入贡频。圣王有道四夷守,沙场闲杀射雕人。

【注释】

胡人牧羊图:这是一首描写边地牧羊人的诗,以牧羊人生活场景为画面,通过牧羊人的活动,反映出边地生活的艰辛及统治者对少数民族的笼络政策。

【赏析】
首句“边庭四日始知春”,诗人以一个独特的视角来描绘春天的到来。这里的“春”指的是边地的春光,因为边地的春天往往来得晚一些,而此时正是人们开始感受到春天的气息的时候,所以说“四日始知春”。

次句“沙草初青柳复新”,描绘了边地春天的景象。在沙漠之中,草地刚刚变绿,柳树也重新抽出了嫩芽。这种景象给人一种生机勃勃的感觉,仿佛春天的气息已经渗透到了整个边地。

第三句“金镝未须窥汉月”,诗人用了一个典故,即汉武帝时西域都护府的使者出使乌孙国时使用的带有金质装饰的箭筒。这里诗人用这个典故来比喻边地牧羊人的生活环境,暗示他们的生活虽然艰苦,但并不需要过于奢华的物品,只需要基本的衣食就可以满足生活需求。

第四句“毡帷时亦静胡尘”,描述了牧羊人的帐篷,通常使用毡布制成,所以称之为“毡帷”。这里诗人用“静胡尘”来形容毡帷的状态,意味着毡帷可以阻挡风沙,保护牧羊人免受外界干扰。

接下来的五、六两句“黄发小胡花插首,腰下宝刀光映肘”,描绘了牧羊人的形象。这里诗人使用了两个典故,一是黄发老人,二是宝刀。黄发老人象征着岁月的痕迹,而宝刀则代表着牧羊人的勇敢和坚韧。诗人通过这两个形象,赞美了牧羊人的英勇和忠诚。

七、八句“日斜驱羝入东林,草美泉香夸富有”,描绘了牧羊人的生活方式和自然环境。这里诗人用了两个典故,一是“驱羝”,即驱赶牛羊;二是“东林”,即树林。诗人通过这两个典故,表达了牧羊人与大自然和谐相处,享受大自然恩赐的生活方式。同时,诗人还用“草美泉香夸富有”来赞美草原的美丽和富饶。

最后两句“君不见虞庭干羽两阶陈,白雉黄熊入贡频”,则是诗人对统治者的一种讽刺。这里的“虞庭”指的是古代帝王祭祀的地方,而“干羽”则是古代祭祀常用的物品。诗人通过这一典故,批评统治者对少数民族过于宽容,导致少数民族频繁进贡。同时,诗人还用“圣王有道四夷守”来暗示统治者应该以德服人,而不是以武力征服。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