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色大荒甚,单于吹角时。
移营千障急,转饷九边迟。
国事俱黄口,材官几白眉。
向来歌舞地,回首半疮痍。

【注释】

见:被知,被赏识。

李帅:指李勉,德宗时曾任朔方节度、邠宁节度使等职。

边事:指边防事务。

黄口:指年幼的儿童。

材官:指有军事才能的官吏或士卒。

【赏析】

此诗是诗人在德州时写给李勉的。唐天祐三年(906),李克用之子李存勖称帝后,以“父事”李克用,李存勖对其父李克用极为尊敬,曾作《论功行封书》以示感激之情,李克用读后十分感动,遂将李存勖任为太原留守兼河东节度使。当时藩镇割据,战事频繁,诗人在德州李帅处,触景生情,感慨万千,写下了这首七绝,表达了自己对国事和家乡的忧虑心情。

首句点明时间、地点,交代出题旨。秋色大荒,说明边地荒凉;单于吹角,则暗示战事紧急。

颔联承上启下,由写景转抒情。“移营”、“转饷”两句,是说为了抵御外患,必须及时转移阵地,加快粮草的输送。

颈联两句,写将士们操练武艺,准备作战,但国家大事还须年幼的孩子们来承担。这是对朝廷的讽刺。

尾联写过去歌舞升平的景象,现在战火连天,一片疮痍,与往昔相比,令人痛心疾首。

本诗前两联叙事写景,后二联抒情议论,语言质朴而不失华美,情感真挚而不失豪迈,充分体现了杜甫诗歌“诗史”的特点。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