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地乾坤小,愁身岁月遥。
荣华酿兵革,丧乱饱渔樵。
隐士紫芝曲,朝廷黄竹谣。
异时真愧汝,薄禄总难消。
【注释】
避地:逃避战乱。乾坤:天地,指国家。荣华:指官宦的荣耀富贵。兵革:战争。丧乱:指国事混乱。黄竹谣:汉乐府《相和歌辞》有《相和曲·平调瑟》,其歌辞云:“五音声转清,黄竹复应律。朱丝绕玉指,清商随步舞。”
紫芝曲:即《紫芝谣》。朝廷:指朝廷所颁布的政策。异时:别后,后来。薄禄:微薄的俸禄。
【赏析】
这首诗写诗人因避世隐居,感慨人生之短暂,功名利禄之无意义。
“避地乾坤小,愁身岁月遥”,首二句点明自己避居之地虽小,但心绪却如年月般遥远而难以排遣。诗人以“乾坤”指代国家,暗含对国事纷扰、战乱不断的忧患之感。诗人用“避地”与“愁身”两个词组来描绘自己的心境,既表达了对现实的不满,又反映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这两句诗不仅揭示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也体现了他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荣华酿兵革,丧乱饱渔樵”,接下来诗人进一步抒发了自己对名利的追求与现实遭遇之间的反差。这里的“荣华”与“兵革”形成鲜明对比,象征着世俗的繁华与战争的残酷。而“丧乱”则表达了诗人在乱世中无法安居乐业的痛苦。这种痛苦使得诗人在面对自然风光时倍感凄凉,同时也反映出他对于人生无常、世事多变的深刻认识。
“隐士紫芝曲,朝廷黄竹谣”,第三联进一步展现了诗人对官场生活与隐逸生活的不同态度。“紫芝曲”与“黄竹谣”分别代表着两种不同的音乐风格。前者悠扬婉转,如同山间的清泉;后者高亢激昂,仿佛战场上的鼓声。这两句诗通过对比,表达了诗人对于官场生活的厌倦以及对自然之美的欣赏。
“异时真愧汝,薄禄总难消”,最后一句诗人以设问的形式表达了对将来的看法。“异时”指的是将来,而“真愧汝”则是对自己现在的境遇的一种反思和批评。“薄禄”一词则直接指出了诗人的贫困潦倒,难以摆脱的现实困境。这句诗不仅反映了诗人对于个人命运的无奈感概,也表达了他对国家和民族前途的关注和忧虑。
【译文】
躲避战乱隐居于乾坤之间,心中愁绪无边岁月漫长。
荣华富贵不过是权贵争斗的产物,战乱之中百姓饱尝艰辛。
隐士隐居山林采食紫芝曲调,朝廷之上唱响黄竹谣曲。
将来如果能够重见太平之日,我自会惭愧于你当初的选择。
如今只能依靠薄薄俸禄度日,却难以消解心中的忧愁与疲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