婆娑淹圣世,偃蹇寄微官。
立马滹沱夕,鸣琴大陆寒。
汝才宁尉足,古道向人难。
枳棘中原在,风尘稍自安。
【注释】
1、交河簿:汉代设置的西域都护府属官之一,掌管交河郡(今新疆吐鲁番地区)一带的军事行政。
2、婆娑:形容树影摇曳的样子;引申为徘徊徜徉。
3、圣世:指太平盛世。
4、偃蹇:高傲不屈。
5、微官:微小官职。
6、立马:立在马旁,表示停驻。
7、鸣琴:弹奏乐器。
8、大陆寒:辽阔的原野上一片寒冷景象。
9、汝才:你的才能或才干;尉足:足以胜任尉官的职务。
10、古道向人难:古道,指古代的官道,即驿道。向人,指来往于道路之上的人。
11、枳棘:《诗经·小雅·北山》“行道迟迟,中心怀悲。”毛传:“枳棘,刺人也。”枳棘,荆棘,比喻险恶的环境或势力。
12、风尘稍自安:稍稍感到安心或安稳。风尘,喻指战乱或社会动乱。
【赏析】
此诗写送别徐生时的心情,表达了作者对徐生的勉励和祝福。全诗四联八句,每联两句,结构工整,韵律协调。首联写徐生的遭遇,二联写诗人临行时的依依惜别之情,三联写徐生前程似锦,四联写徐生前途光明,五联写徐生前途艰难,六联写诗人对徐生的祝愿。
第一句“婆娑淹圣世”,用“婆娑”二字形容徐生所处之境是“圣世”,即太平盛世,与下句“偃蹇寄微官”相呼应,表明徐生虽身处乱世,却能安然度过,不为世事所累。“淹”,滞留,流连。
第二句“偃蹇寄微官”,进一步描绘徐生的处境。“偃蹇”意谓高傲不屈,“微官”则指微小的官职。这一句既写出了徐生身处乱世却能保持高洁品质的可贵,又表明徐生虽然只是一个微不足道的官职,却也能安身立命。
第三句“立马滹沱夕”,以“立马”起兴,描绘诗人在滹沱河畔驻足观望的情景。“滹沱”为地名,位于今河北省境内。这句既写出了徐生与诗人分别的背景,又为接下来的离别增添了几分伤感色彩。
第四句“鸣琴大陆寒”,承接上句之意,以“鸣琴”起兴,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画卷。“鸣琴”既指音乐之声,又象征着和平安宁的氛围;“大陆寒”则描绘了广阔原野上的一片寒冷景象,暗示着战争尚未结束。
第五句“汝才宁尉足”,用“汝才”二字称赞徐生的才华,并表达出诗人对徐生的赞赏之情。“宁”,难道的意思,表示反问;“尉”,这里指尉官一类的官职;“足”则指足够。这句既表明徐生的才华足以胜任尉官之类的职务,又表现出诗人对徐生的期望。
第六句“古道向人难”,用“古道”二字引出下文,描绘了徐生即将踏上征途的景象。“古道”既指古老的官道,也象征着通往远方的道路;“向人”则指往来于道路上的人们。这句既表达了徐生即将踏上征途的感慨,又暗示了未来充满艰辛与挑战。
第七句“枳棘中原在”,用“枳棘”二字点明了徐生所处的环境仍然危险重重,充满了荆棘丛生的危险。这里的“枳棘”既指现实中的困境,也象征着未来道路上的种种困难与挫折。
第八句“风尘稍自安”,以“风尘”起兴,描绘了徐生即将踏入新的征程的场景。“风尘”既指战争带来的纷扰与动荡,也象征着新的机遇与挑战;“稍自安”则表达了徐生对未来充满信心与期待。
这首诗以送别徐生为主题,通过生动的描写与深刻的寓意,展现了徐生的才华与气质以及未来的美好前景。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徐生的关心与祝福,以及对国家未来的美好期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