宴坐尚书省,时才屈指中。
西来李襄国,不数汉扶风。
名岂缘吾大,人今向尔工。
莫令湖海上,寥廓见冥鸿。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鉴赏诗歌语言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首先要认真审题、理解题干要求,然后结合注释与相关文史知识对诗句进行具体分析。

“柬子相考功”,是说诗人在尚书省任职期间,曾受到过宰相的赏识和重用。“柬”字有“向”“送”等意思。“考功”指考核官吏政绩,也泛指考核。

“时才屈指中”句,意思是:当时的才能屈指可数,我被任用的时机就在那时。“时才”“屈指”是关键词,意谓自己的才能不足为奇,屈指即屈指而得之。

“西来李襄国,不数汉扶风”,两句诗的意思是:西来的使者李襄国,不能比得上汉朝的张良,因为汉朝张良的才智足以让项羽折服。“西来”、“李襄国”是关键词,意为:西来的使臣,比不上汉朝的张良。“不数”是关键词,意谓比不上。“汉扶风”是地名,汉代人称扶风郡为“扶风”或“扶风郡”。

“名岂缘吾大,人今向尔工”,两句诗的意思是:名声难道是因为我的大才有吗?人们现在向你学习。“名岂”是关键词,意谓名声不是靠大的才能获得的。“向”“尔”都是“你”的意思,是关键词,意谓人们现在向你学习。“人今向尔工”意谓人们现在向你学习。

“莫令湖海上,寥廓见冥鸿”,两句诗的意思是:不要让我像湖海中的一只鸿雁那样孤独寂寞地飞向远方。“莫令”“寥廓”“冥鸿”是关键词,意谓不要让我像湖海中的一只鸿雁那样孤独寂寞地飞向远方。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在吏部考功司主试后,于元和三年(808)所作,当时作者正在尚书省任官。全诗共八句,每四句一韵,首二句对偶,中间两句对仗,后两联则以议论作结。前四句写自己受知于相,后四句写自己在仕途上的经历,最后两句抒发了感慨。

此诗是一首赠别诗。作者在吏部考功司主试之后,于元和三年(808年)离开长安回洛阳老家,路过洛阳东郊的别墅时,写了这首七绝赠别好友李夷简。

首联写友人的知遇之恩。颔联写友人的贤能超过张良。颈联写自己受知于相,后因遭谗言而被贬到荆州。尾联劝慰友人不要像孤鸿那样远走他乡。

这是一首赠别诗。赠别诗多抒离别之情,此诗也不例外。但是,它不同于一般赠别诗的是:一方面,它没有过多地去渲染离愁别恨,而是着意于表现知己之间的深厚情谊;另一方面,它没有过分强调友情的真挚,而是突出友人的卓越才能,表达对他的高度赞扬和赞美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