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编未忍读,为忆泰陵时。
绩是中兴纪,文如有道碑。
已看埋玉树,还复长兰枝。
大有棠阴在,王孙知不知。

缅怀先贤,传承文脉

王世贞(1526-1590)是明代著名的文学家与史学家,他的诗歌《题林布政墓志后为其孙司训请》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了深厚的情感。诗中“残编未忍读”反映了诗人对历史文献的珍视之情;“为忆泰陵时”则透露了诗人对故国的深深思念,泰陵通常指代明朝的首都南京。

诗的前两句“绩是中兴纪,文如有道碑”,揭示了林布政的政绩与德行,将其比作中兴时期的记录者与道德典范。这两句不仅赞扬了林布政的政治成就,也暗示了其高尚的道德品质和对国家的忠诚。

接着的“已看埋玉树,还复长兰枝”描绘了一幅生机勃勃的景象,比喻子孙如同玉树琼枝般茁壮成长,预示着家族的光明未来。这不仅是对个人成长的美好祝愿,也反映了对国家未来发展的乐观预期。

“大有棠阴在,王孙知不知”则是诗人对子孙未来的深刻思考。这句诗中的“棠阴”可能指的是某种庇荫或保护,寓意着无论外界如何变幻,家族的庇护始终如一。然而,诗人并未直接表露自己对王孙是否能够继承祖辈遗业的期待,而是留给人无限的想象空间。

这首诗不仅是对林布政的纪念,更是一种文化传承的体现。它通过简洁的语言,传递了深刻的思想感情,展现了诗人对历史的尊重以及对后代的期望。这种对历史与现实的深刻反思,使得此诗不仅仅是一篇悼念之作,更是一份激励人心的文化瑰宝。

王世贞通过这首诗,不仅表达了对先贤的敬仰,也寄托了对未来的美好愿景。他通过文字将这份情感和理想传递给每一位读者,使这首诗成为了连接过去与将来的重要纽带。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