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度逢寒食,肝肠寸寸灰。
岂无悬日月,难拟到泉台。
岁每惭新鬼,春从冷旧醅。
儿曹须老大,莫忘介山哀。
【注释】
六度逢:六次到。寒食:即清明节,在冬至后一百零五天,以禁火寒食,纪念介子推,故又称寒食节。
肝肠寸寸灰:形容心情极度悲愤,如刀割般的痛苦。
岂无悬日月:意谓有谁能像太阳月亮那样高悬天际?
难拟到泉台:意谓死者已远,哪里还去泉边祭扫呢?
岁每惭新鬼:意思是每年到了清明时节,都惭愧于自己年年死去的亲人。
春从冷旧醅(pāi):春天来临之际,又想起那些陈年的美酒,而感到凄苦。
介山:在今河南淮阳西北,为春秋时晋文公与介子推同葬之处。
哀:悲伤。
【赏析】
寒食是古代的一个节日,在冬至后104天,以禁止生火,吃冷食,纪念忠义之士介子推,所以又叫寒食节。这首诗写于宋孝宗乾道七年(1171),诗人因反对议和金军被贬谪,此时正流放于广东潮州,他看到家乡人纷纷到介山上祭奠死去的先人,内心悲怆不已。诗中表现了作者对生死、荣辱以及国家命运的深刻认识。
“六度逢寒食,肝肠寸寸灰。”诗人六次到过这个令人伤感的季节,每一次都使他感到肝肠寸寸如同被火烧般疼痛,这表达了诗人对于生命的无奈和对死亡的恐惧。
“岂无悬日月,难拟到泉台。”诗人感叹于人生的无常,认为人们不可能像日月一样高悬天际,也不可能到达一个永恒的地方。这里也表达了诗人对于生死的深刻思考。
“岁每惭新鬼,春从冷旧醅(pái)。”每年的寒食节,诗人都会感到惭愧和悲伤,因为每年都有许多亲人离他而去,他们的生命就像那陈年的美酒一样,让人感到凄凉。这里的“冷旧醅”形象地描绘了诗人内心的悲痛。
“儿曹须老大,莫忘介山哀。”诗人希望他的孩子们能够长大成人,不要忘了介山的哀痛,不要忘记那些逝去的亲人。这里的“儿曹”指的是自己的儿子们,表达了诗人对他们的期望和关爱。
整首诗语言简练,情感深沉,通过对寒食节的描述,展现了诗人对于生命的感慨和对死亡的恐惧。同时,它也体现了诗人对于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关注和忧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