诵芳,原名郭筠,清代诗人
郭筠是清代著名的诗人,字诵芳,自署书斋名曰“艺芳馆”,故晚号艺芳老人 。
郭筠不仅是一位才子佳人,她的一生还充满了丰富的情感色彩与深刻的社会意义。她与曾国藩的次子曾纪鸿结为伉俪,与翰林才子曾广钧的母亲身份相结合,使她的人生故事更加扣人心弦。尽管丈夫和夫兄早逝,但郭筠并未因此消沉,而是继续在富厚堂主持家务,展现出了非凡的女性智慧与坚韧。
诵芳,原名郭筠,清代诗人
郭筠是清代著名的诗人,字诵芳,自署书斋名曰“艺芳馆”,故晚号艺芳老人 。
郭筠不仅是一位才子佳人,她的一生还充满了丰富的情感色彩与深刻的社会意义。她与曾国藩的次子曾纪鸿结为伉俪,与翰林才子曾广钧的母亲身份相结合,使她的人生故事更加扣人心弦。尽管丈夫和夫兄早逝,但郭筠并未因此消沉,而是继续在富厚堂主持家务,展现出了非凡的女性智慧与坚韧。
《大沽乘轮赴浙寄俞氏女夫妇》是一首清初诗人郭筠创作的七言律诗。这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色,传达了诗人对生活、友情和自然的感悟。下面逐句进行详细赏析: 1. 流火年时赋北征 - 流火年时:指的是农历七月,古代将一年分为十二个月,其中“流火”是指七月,象征炎热的夏季结束,秋季到来。此处表达了诗人在炎热的七月感受到了季节的变化。 - 赋北征:表示诗人向北行进,可能是为了某种公务或旅行
这首诗是一首教育诗,作者通过描绘一幅幅生动的画面,表达了对教育的热爱和追求。 诗人以“四坐且勿喧,听我歌教育。”开篇,强调了教育的重要性。他希望所有的人(四座)都能安静下来,听他讲述教育的真谛。这句话表达了他对教育的热爱和期待,希望能够唤醒人们内心的教育意识。 诗人以“平明入书舍,日午黄粱熟。”描绘了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场景。他希望大家能够在早晨进入书房(书舍)
湘山青,湘水秀,山川孕灵多结构。 瞥眼韶华四十年,旺气消磨暮烟凑。 城中向未经兵革,夏屋渠渠比相接。 不知天意庇此方,只道金瓯固无缺。 东省流离失元气,广西跳梁尤难制。 男儿不令事诗书,窄袖蛮靴逐游逸。 夜半笙歌响遏云,日中绣被犹横膝。 生男悬弧虽足珍,寒暖保媪时睃巡。 不明教诲育儿法,偶有病疴祈灵神。 长沙近日颓风教,日日拜神为尽孝。 玉颜沙土拜香歌,破钞羞颜人尽效。 男儿自弃真庸愚
湘流浩浩山青青,岁月掣电如马奔。 湘江水流浩浩荡荡,群山环绕青翠欲滴, 谁能拯此立根本,震雷惊醒同俦魂。 谁能挽救这乱世,拯救百姓于苦难? 译文: 湘江之水波涛汹涌,群山环抱绿草如茵。时光飞逝如电光闪烁,仿佛骏马奔腾不息。在这动荡不安的时代,谁能挺身而出,为人民树立起稳固的基础?当那震耳欲聋的轰鸣声响起时,也唤醒了那些同道中人的心灵和信仰。 注释: 1. 湘流浩浩山青青:湘江的水势浩大
这是一首示子诗,作者在诗中以“示儿子”为题,向儿子传授自己的处世经验,勉励他勤奋学习,勤勉工作。 下面是这首诗的逐句翻译: 男儿贵自励,秋实滋春华。 神京旧游地,飞盖耀朝霞。 怀抱非楚璧,雕虫慎勿夸。 努力事砚耕,夙夕勉休嘉。 先德缅高风,敬畏理无差。 勿为流俗迁,言行相毗夸。 驱车不遑息,祇役出田园。 明星杂微月,残暑映离筵。 肃肃戒宵征,闻鸡促先鞭。 野树合浓云,江花湛露圆。 葆真而守约
诗句释义与赏析: 1. 春间广钧来书将归里门欲改外官 - 解释:春天的时候,我收到了来自远方的一封信,信中他表达了想要回到故乡的意愿,并且考虑辞去目前的官职。这显示出他的归乡之情和对当前职务的不满或不适应。 - 翻译:In spring, a letter arrived from Guangjun, asking to return home and consider changing
秋日过振艺女塾 荻花霜紧雁飞回,乘兴重来问讲台。 天女殷勤裁锦去,青娥辛苦织机来。 海琴学鼓《归风曲》,江笔应怜咏雪才。 欲济时艰期裕国,七襄璀粲绣成堆。 【注释】:荻花:一种水生植物,其花呈白色。霜紧:形容天气寒冷,荻花被霜覆盖。 雁飞回:大雁南飞返回北方。乘兴:指心情愉悦、兴致勃勃地。重来:再次来到。 天女:指仙女。天女殷勤:形容仙女们热情周到地招待客人。 裁锦:指剪裁出美丽的花纹或图案
【诗句释义与译文】故园 杨柳参差漾晚风,十年归认旧帘栊。 方塘水满秧初绿,别浦春回杏晚红。 处处青山含翠黛,依依松竹郁葱珑。 盘餐剪菲香粳熟,戚友相逢酌圃中。 1. 杨柳参差漾晚风,十年归认旧帘栊。 - 词语注释与赏析: - “杨柳”象征春天,“参差”描绘柳枝随风摇摆的形态,“漾”指风吹过水面引起的波动。 - “晚风”营造宁静而略带凉意的氛围。 - “十年归认旧帘栊”表示长时间离开后的回归感
这首诗是作者给儿子写的一封信,表达了他对儿子的期待和祝福。 首句“广铨北上书此训之”,意思是说,你即将前往北方(北京),我写这封信给你,以此作为你的训诫。这里的“训”是指教育和指导,“广铨”则是作者对儿子的称呼,表示亲切。 第二句“欧美辞家已十年”,意思是说,你已经离家十年了。这里的“辞家”是指离开家庭,“欧美”指的是西方国家,可能是作者当时所在的国家。 第三句“闻鸡更欲整先鞭”,意思是说
这首诗是诗人在六月十九夜游玩月光时有感而作,诗中通过描绘夜晚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解读: 空庭凉意似新秋,露下晴皋湿翠畴。 注释:庭院空旷,凉意袭来,仿佛秋天一般。露水落下,使得晴朗的天空变得湿润,覆盖着青翠的田野。 赏析:首句描绘了庭院的空旷和凉意,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清新的气氛。第二句则具体描绘了露水和晴空下的田野,给人一种静谧的感觉。 淡淡轻烟迷远岫
陈廷瑜,清代诗人,原名山朗,字璞庵,祁阳人。在文学领域,他的诗歌创作虽数量不多,但每篇都颇具特色,深受当时和后世的文人墨客赞赏。 下面将从几个方面对清代诗人陈廷瑜进行介绍: 1. 生平简介 - 早年生活:陈廷瑜的原名为山朗,字璞庵,其出生地位于今天的中国湖南省祁阳县。虽然关于他的详细生平资料并不多见,但从他后来的文学成就来看,他很可能接受了良好的教育,具备深厚的文化底蕴。 - 文学生涯
清江苏无锡人,字凌沧,一字小岘,晚号遂庵。 乾隆四十一年举人,授内阁中书。 嘉庆间官至刑部右侍郎。 为官勇于任事。 少有文名,诗文力追古风,而能有所自得。 辞官后修县志,网罗地方文献。 有《小岘山人诗文集》、《淮海公年谱》等。 生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