庚午王正月,嵩呼万国同。
波臣上金鉴,天子宴彤弓。
仙露回颜紫,卿云挟绶红。
还应柏梁和,骠骑有雄风。

【注释】: ①阃(kǔn)帅:古代对边疆地区最高长官的称呼。狄君:即狄仁杰,唐高宗时名臣,以正直敢谏著称。贺万寿:向皇上祝贺生日。 ②庚午王正月:即唐高宗显庆五年正月,为农历正月初十。 ③嵩呼万国同:在朝堂上,百官齐声高呼万岁。 ④波臣:指唐朝边关将领。金鉴:指皇帝御赐的镜子。天子宴彤弓:皇帝用赤红色弓赏赐大臣。 ⑤仙露回颜紫:神仙降下的露水使容颜恢复青春的红润。 ⑥卿云挟绶红:天上的彩云挟带着红色的官服飘浮。 ⑦柏梁和:指唐代诗人李商隐《柏梁体》诗中的“柏梁何皎皎,明灯何煌煌”句,这里用以比喻文辞优美。 ⑧骠骑:指唐代名将薛仁贵。有雄风:指薛仁贵的武勇英姿,如骏马奔驰于草原。 【赏析】: 这首诗是送边关主帅狄仁杰入京赴任时所写。首联起笔不凡,气势恢弘。“庚午王正月”,表明时间是在农历正月初一。“嵩呼万国同”,描绘了朝廷内外,举国同庆的情景。二、三句承此而来,点明此行之目的。“波臣上金鉴”,“波臣”指边疆将士,“金鉴”喻皇帝的圣旨。“天子宴彤弓”,则表明狄仁杰受命出使之时正是国家盛典之日。颔联两句,分别以仙人降露与祥云携绶的神话意象来赞美狄仁杰的美好形象,既表现了对他即将升迁的祝贺之情,又寓含着对其忠贞爱国、刚直不阿品格的赞美。颈联“仙露”、“卿云”、“绛帐”、“朱幡”,都是形容其美;而“应”、“还”,则暗示了他将要回到京城。尾联以“柏梁体”的典故作结,既表明了此次相会非比寻常,又寄寓着作者希望狄仁杰在朝廷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为国家作出更大贡献的愿望。

这首诗是一首送别诗,也是一首颂扬人才的诗歌。它通过描绘一幅盛大的迎春图景,表达了对狄仁杰即将赴任的祝福,同时也体现了作者对狄仁杰才能的赞赏。

首联“庚午王正月,嵩呼万国同。”,直接点出了时间——农历正月初一,这是一年中最重要的时刻之一,人们都会在这个时候欢聚一堂,庆祝新年的到来。同时,“嵩呼万国同”也暗示了这是一个喜庆的日子,因为“嵩呼万国”意味着全国各地的人都在高呼万岁,共同庆祝这一盛事。

颔联“波臣上金鉴,天子宴彤弓。”,进一步描绘了这个盛大的场景。这里的“波臣”指的是边疆的士兵,他们为了国家的安宁而英勇奋战;“金鉴”则是皇帝赐予的礼物,象征着权力和荣誉。因此,这句话的意思是说,皇帝用赤红色弓赏赐给大臣们,以示对他们的尊敬和感激。

颈联“仙露回颜紫,卿云挟绶红。”,则以神话传说中的仙物来象征狄仁杰的才华和美德。这里的“仙露”指的是神仙降临人间的甘露,能够使人焕发青春;“仙露回颜紫”则意味着狄仁杰的外貌因仙露的降临而变得更加美丽;“卿云挟绶红”则是指天上的彩云挟带着红色的官服飘浮,暗示了他的官职和地位。这两句不仅赞美了狄仁杰的才华和美德,也表达了对他即将升迁的祝贺之情。

尾联“还应柏梁和,骠骑有雄风。”,以唐代著名的诗人李商隐的诗《柏梁体》中的“柏梁何皎皎,明灯何煌煌”句作为引子,再次强调了这次相聚的特殊意义。这里的“骠骑”指的是唐朝的著名将领薛仁贵,他曾经以勇猛无敌的形象闻名于世。因此,这句话的意思是说,这次相聚不仅是一次普通的聚会,更是一次难得的机会,让我们能够在这样的日子里欣赏到薛仁贵将军那威武雄壮的风采。

整首诗通过对盛大迎春场景的描绘,以及对未来重逢时刻的期待和祝福,表达了作者对狄仁杰的深深敬意和美好祝愿。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