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忆登车日,双眸强暂回。
已真成死别,翻更怯书来。
玉箸难收恨,朱丝未作灰。
和家后园李,子好令枝摧。
【注释】
1.晋中:古郡,今山西平遥县。亡妾:已死的妾。信:书信。志感:怀念之意。
2.双眸(móu)强暂回:双眸,指眼睛;暂,暂时。
3.已真成死别:真,确实;成,形成;死别,即永别。
4.翻更怯书来:更,副词,反而;怯,害怕;书来,来信。
5.玉箸(zhǔ):筷子的美称。
6.朱丝:红色的丝绳。未作灰:没有烧成灰。
7.和家:指作者的妻子。后园李:妻子的花园里的李树。
8.子好令枝摧:你的儿子很好,使李树的枝桠被砍掉。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悼亡诗,写丈夫去世不久,妻子就收到丈夫的死讯并得知了丈夫已故去的消息,悲痛不已,于是写下此诗。
开头两句“苦忆登车日,双眸强暂回”,诗人回忆与亡妻离别时的情景,那时他登上车子准备离去,然而此时却无法再见到自己的爱人了。这句诗运用倒装手法,将时间顺序颠倒过来,使得情感更加深厚。
第三句“已真成死别”,直接点明自己和亡妻已是生死永隔,这一句既表达了悲痛之情,也暗示出妻子可能已经接到了死讯。
第四句“翻更怯书来”,妻子收到消息后必定是又惊又悲,于是写信询问情况,诗人因此感到害怕而不敢接受书信。这里的“翻更”,既表示反复无常,也表达了妻子的担忧和不安,进一步加深了对亡妻的思念之情。
接下来的五、六句“玉箸难收恨,朱丝未作灰”,诗人回忆起与亡妻在一起的美好时光,用筷子和红色丝绳来比喻他们的夫妻情深。这里运用了拟人化的手法,使得夫妻情深更加形象生动。同时,这也暗示了诗人对亡妻的思念之情如同红丝一般永不磨灭。
最后一句“和家后园李,子好令枝摧”,诗人以李树为喻,表达了对亡妻的哀伤和怀念之情。这里的“子”指的是妻子的儿子,诗人担心他因为父亲的逝去而受到伤害或失去依靠,从而希望他能健康成长。
整首诗歌语言优美,情感真挚,通过描绘与亡妻之间的点点滴滴,展现了两人之间深厚的感情,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亡妻的深切怀念和哀悼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