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诤臣论,夫岂谤书函。
执政宽相假,流言转自惭。
本应呼第五,不合受朝三。
遂我初衣后,秋风农圃谙。

【注释】

闻:听说。台抨(pīn):弹劾或揭发罪状。不行:指被弹劾、受攻击。有感:有所感触。

诤臣:直言劝谏的大臣。夫岂:哪。谤书函:诽谤性的奏章。

执政:当权的大臣。宽相假:宽容地给予方便。流言:无根据的谣言。转:反而。自惭:惭愧。

本应:本来应该。呼第五:指封官授职时,按次序应当是第五等官位的人,这里指作者自己。不合:不应该。受朝三:接受朝廷的三次任命。

遂我初衣后:指在服丧期间,穿上了孝服以后的事。秋风农圃谙:秋天的风声和田野里的庄稼声都已熟悉了。

【赏析】

《闻台抨不行有感》,作于元代至正十一年(1351)冬,诗人因上疏反对奸臣当道而遭迫害,被迫离京返乡,家居十年后始复出仕。全诗抒发了对当时政局的不满,对权臣的愤慨,同时也表现了诗人对国事的关心和对民生的忧虑。

第一句“当时诤臣论”,是说当时正直敢言的大臣们纷纷上言指责奸邪误国,但都被贬斥。第二句写奸臣们诬陷忠良,使国家陷入混乱之中。第三句写奸臣们利用自己的权势,将忠良排挤在外,让一些无才无德之徒占据了高位。第四句写奸臣们的行径令人不齿,他们为了私利而不惜牺牲国家利益。最后一句则是诗人感慨万千,他为奸臣所蒙蔽而无法施展抱负感到惋惜。

这首诗以议论为主,通过描述当时的政治局势来表达诗人的思想观点。诗中运用了一些典故和比喻来增强语言的表现力和感染力。例如,将奸臣比作蛀虫,将忠良比作栋梁;将国家的混乱比作一场灾难等等。这些修辞手法的运用使得诗歌更具艺术魅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