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失而翁后,风流思不胜。
绝怜徐孺子,时及柳吴兴。
天目寒逾峻,湖心雨自曾。
菰芦最深处,鳞素一堪凭。

注释:

我因为失去父亲而感到悲痛,想到他的风流才思,不禁使我不胜悲伤。

我最怜爱的是徐孺子,他时常能来到吴兴来与我相见。

天目山的山峰高耸入云,寒冷得胜过了冬天;湖心亭下的风雨也像曾几何时那样猛烈。

湖中的菰芦最深处,那里有鱼鳞一样的白石,可以让人凭倚着看风景。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失去父亲的悲痛之中写的,表达了诗人深深的悼念之情。诗中通过怀念父亲,表达了对父亲风流才情的无限敬仰,以及对父亲的思念之深。同时,诗人也在通过描写自然景色,抒发自己的情感。

首句“自失而翁后,风流思不胜”,表达了诗人对亡父的深深怀念和哀伤之情。这里的“自失”指的是诗人失去了父亲,“翁后”是指亡父之后。诗人用“风流思不胜”来表达自己对父亲的思念之情,无法用言语来表达。

第二句“绝怜徐孺子,时及柳吴兴”,“徐孺子”指的是徐稚,他是东汉末年的贤人,被后人称为“竹林七贤”之一。诗人用“绝怜”来形容自己对徐稚的喜爱之情,用“时及柳吴兴”来表达徐稚时常能来吴兴与诗人相见的情景。

第三句“天目寒逾峻,湖心雨自曾”,“天目”指的是今天的天目山,“逾峻”指的是超过山峰的陡峭。这里的“寒逾峻”描绘了天目山的高耸入云、险峻异常的景象,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寂寞。

第四句“菰芦最深处,鳞素一堪凭”,“菰芦”是一种水生植物,生长在水中的芦苇丛中,“鳞素”指的是鱼鳞般的白色石头。诗人用“最深处”来形容湖中的菰芦丛中最深处的位置,用“鳞素一堪凭”来形容那里的石头就像鱼鳞一样洁白无瑕,可以让人依靠着欣赏美景。

这首诗通过对父亲的怀念、对徐稚的赞赏、对天目山的描述以及湖中菰芦的描述,表达了诗人对父亲的深深怀念和对自然的热爱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