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昌黄鹤楼,亭亭天南陬。
所少陈登卧,空令王粲游。
三秋雁书至,五月梅花愁。
莫作殊方语,清淮是楚州。

【解析】

此诗前四句写景,后四句抒情。首联写黄鹤楼的地理位置;颔联以陈登、王粲自比;颈联写书信往来;末联劝勉友人不要学南方人说话,清淮才是楚州,要立志为国效力。

【答案】

译文:

武昌的黄鹤楼,矗立在天南的尽头。

缺少的只是陈登那样卧龙式的人才,使王粲空有游子之心。

三秋雁书来,五月梅花落,

千万不要说我们说的是南方话,清浦才是楚州。

赏析:

这首诗写于元代诗人杨载晚年。杨载曾与刘因同游太白山,两人志同道合,交谊甚笃。刘因是当时著名的文学家和思想家,他的作品多反映社会现实,揭露统治集团的腐败,抒发对民生疾苦的关怀。而他的诗歌则富有哲理性,语言精警凝炼,形象生动鲜明,风格沉雄浑厚。杨载受刘因的影响很大,他的诗作也具有这样的风格特点。《答陈淮安玉叔》一诗就是在这样的思想背景下创作的。

每句七个字,押两个平声韵。第一句“武昌”点明了地点,是全诗的总领,也是全诗感情的发端所在。第二、第三句写诗人自己所处的地位和心情。诗人在黄鹤楼中,面对壮丽的自然景色,感到心潮澎湃,然而又不免产生一种孤独寂寞的感觉。这种心情正是由于“所少陈登卧”,即缺少了像陈登那样能够担当大任的人才而产生的。第四、五句写诗人思念友人的情怀,以及朋友之间的相互关切之情。“三秋雁书至”一句写诗人收到友人的来信,而此时正值初夏时节,信上还附有友人寄来的梅花一枝,这更使诗人感伤不已。最后两句是全诗的感情高潮,同时也是诗人希望之语。诗人用反诘的语气劝勉友人不要学习南方人的说话方式,也不要把自己当作楚州的人,而应该立志为国家建功立业。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