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贼不两立,臣死安足辞。
唯怜请剑恨,犹郁盖棺时。
乔木风霜老,宸章日月垂。
今朝南史笔,无忝太丘碑。
【注】京山:指今湖北武汉市附近一带。故王侍御时育宅:时姓的故居。侍御,古代称官职。时育,人名。
汉贼不两立,臣死安足辞:汉代是外族入侵我国的时候,汉族与匈奴等外族为敌,不能共存,汉朝的大臣和皇帝都应为国家而战,为国捐躯。臣:对人的谦称。
唯怜请剑恨,犹郁盖棺时:汉武帝曾经向董仲舒请教治国之道,董仲舒说:“天者,百神之君也,王者法天而行。”汉武帝问:“那怎么办呢?”董仲舒说:“陛下何不以仁义为本,行仁政,施德泽呢?这样,老百姓就会归附您了。”汉武帝说:“我一定要效法尧舜。”于是汉武帝开始施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让董仲舒当博士,给皇帝讲经义,教皇帝如何做皇帝。董仲舒说:“臣建议,把孔子的弟子颜回、子思、孟子的学说列入官学的教科书里。”汉武帝说:“好吧!那就让他们到太学里教书吧!”董仲舒说:“臣听说秦始皇曾派人求购各地的宝剑,但没有人敢给他送去。如今陛下要建立儒家学派,希望天下的豪杰之士能来辅佐陛下,为此,臣请求献上宝剑一把。”汉武帝说:“很好,那你就去献上宝剑吧!”董仲舒说:“臣现在要去长安拜见陛下。”汉武帝答应了,并赐给董仲舒车马费。董仲舒带着宝剑来到长安,在未央宫拜见汉武帝,汉武帝接见了他。董仲舒说:“陛下想怎样治理国家呢?”汉武帝说:“我想效法尧舜治理国家。”董仲舒说:“臣听说尧舜时代,人民安居乐业,没有战争。这是因为君王用仁爱之心对待百姓,百姓用勤劳的双手耕种田地。如今陛下想要使百姓过上安定的生活,就必须施行仁政。”汉武帝听了董仲舒的这番话后,感到很满意。
唯怜请剑恨,犹郁盖棺时:董仲舒离开长安以后,回到山东郡曲阜县(今山东济南)家中,准备整理《春秋公羊传》的注释。可是当时正遇上黄河泛滥成灾,他无法回家收拾行李。第二年春天,河水才慢慢退去,董仲舒又从曲阜回到家中。这时,他已年近六旬了。
乔木风霜老,宸章日月垂:董仲舒在曲阜家中度过了六年时间,这六年中他一直在整理《春秋公羊传》。他一边整理《春秋公羊传》,一边思考人生问题。他想:“人生短暂,就像这棵乔木一样,虽然经过风吹雨打,经受住了考验,但它终究会枯萎死亡的。我现在虽然年纪大了,但还有很长的时间,应该抓紧时间,多做一点事情才好。”因此,董仲舒在曲阜家中专心致志地从事学术研究,并写出了《春秋繁露》一书。
今朝南史笔,无忝太丘碑:汉武帝采纳了董仲舒的建议,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这一政策得到了很好的效果,使汉朝的政权更加稳固,国家日益强盛。汉武帝死后,人们为了纪念他,就在泰山顶上刻了一块石碑,上面写着“武帝登封禅处”。这就是“太丘碑”。
赏析:这首诗是诗人在曲阜家乡时写给当地一位名叫时育的官员的诗作。此诗表达了诗人对这位官员深深的敬意以及对国家大事的关注。诗中充满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之情以及对自己责任的承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