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竹时时劲,屠苏缓缓斟。
争先儿辈事,恋旧老人心。
泽国音书远,波臣岁月深。
烛花浓不剪,抱膝自微吟。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张谓的作品。乙亥年,即公元855年(唐宣宗大中五年);郧城,位于今湖北省安陆市西北。
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解释:
爆竹时时劲,屠苏缓缓斟。
- 爆竹:在古代,人们认为爆竹能驱邪避凶,因此每逢节日都会燃放爆竹以示庆祝。
- 屠苏:一种用谷物酿制的酒,据说喝了它可以长寿不老。
- 劲:这里形容爆竹的声音响亮有力。
- 缓缓斟:慢慢地倒酒,形容饮酒时的动作温柔缓慢。
争先儿辈事,恋旧老人心。
- 争先:指孩子们争着做他们喜欢的事情,表现出一种积极向上的态度。
- 儿辈事:指的是孩子们关心的事情或活动。
- 恋旧:指老年人留恋过去的生活和经历。
泽国音书远,波臣岁月深。
- 泽国:指有水的地方,可能是一个远离尘世的地方。
- 音书:书信,指消息或信息。
- 波臣:指被波浪拍打的船夫,可能意味着在外漂泊、生活艰辛的人。
- 岁月深:时间过得很慢,岁月悠长。
烛花浓不剪,抱膝自微吟。
- 烛花:蜡烛燃烧时形成的花状火焰。
- 浓:这里形容烛花颜色鲜艳,火苗旺盛。
- 不剪:表示不去修剪,保持原样,可能是因为时间已经很长了。
- 抱膝:抱着膝盖,形容一个人静静地坐着,沉浸在思考中。
- 自微吟:自己轻轻地吟诵诗文,可能是在回忆过去的一些事情,或者是在思考未来的方向。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除夕之夜的情景诗。诗中的主人公在除夕之夜,独自坐在家中,听着爆竹声声,看着家人慢慢斟饮屠苏酒。他感叹自己与儿孙辈相比,更懂得珍惜眼前的幸福时光,而与年迈的父母相比,又显得有些遗憾。外面的世界虽然繁华喧嚣,但对他来说,却显得遥远和冷漠。他静静地坐着,默默地思考着自己的未来。这首诗通过描绘除夕之夜的情景,反映了诗人对人生、亲情和时间的深刻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