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雁书裁隔岁看,为言相忆劝加餐。
秋登剑阁天逾峻,春至幽州日尚寒。
末路逢人投璧少,中年结客断金难。
射洪花底谁堪醉,西望行吟思未阑。

蜀雁书裁隔岁看,为言相忆劝加餐。”是唐代诗人杜甫的《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中的第一联。这句诗的意思是通过书信传达思念之情。诗句描述了雁飞过蜀地的情景,以及通过书信向朋友表达思念之情,劝朋友要多加餐食。

诗句“末路逢人投璧少,中年结客断金难”出自明代诗人王世贞的《答汝思郎中蜀中书》,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1. 作者介绍
  • 王世贞(1526年-1590年),字元美,号凤洲,又号弇州山人,江苏太仓人。明代著名文学家、史学家,官至南京刑部尚书,卒赠太子少保。王世贞以才学著称,其文学创作涉及诗歌、散文及小说等多个领域,尤其以其七言律诗和绝句闻名后世,作品多表达了对国家兴亡、个人命运的深刻思考。
  1. 诗歌原文
    蜀雁书裁隔岁看,为言相忆劝加餐。
    秋登剑阁天逾峻,春至幽州日尚寒。
    末路逢人投璧少,中年结客断金难。
    射洪花底谁堪醉,西望行吟思未阑。

  2. 诗句解读

  • 蜀雁书裁隔岁看,为言相忆劝加餐。
    “蜀雁书裁”意指书信,”隔岁看”表示相隔久远,而”为言相忆”则表达了对远方亲友的思念之情。”劝加餐”则是关心对方的生活与健康,希望他们能够注意身体,保持健康。整句诗表达了诗人在遥远的地方收到家乡来信时的心情,同时也体现了他对家人的深深牵挂。
  • 秋登剑阁天逾峻,春至幽州日尚寒。
    “秋登剑阁”描绘了诗人秋天登上剑阁的情景,”天逾峻”形容剑阁之高峻无比,给人以震撼感。”春至幽州”则是指春天时诗人来到幽州的感受,这里的”日尚寒”既描绘了季节变化,也暗示了当地气候的寒冷,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环境的细致观察和深刻感受。
  • 末路逢人投璧少,中年结客断金难。
    “投璧少”意味着遇到愿意帮助的人较少,”中年结客”则可能指诗人在中年时期为了生计不得不结交一些朋友,而”断金”则形容了这些友情或商业关系的艰难和不易维持,反映出诗人对人生百态的感慨。
  • 射洪花底谁堪醉,西望行吟思未阑。
    “射洪花底”可能指一种特定的花卉,诗人在此表达了自己对美好事物的喜爱,而”谁堪醉”可能是在表达自己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无奈。”西望行吟”则透露出诗人内心的忧郁和孤独,他常常在西望之地徘徊,无法摆脱心中的思绪和愁怀。

王世贞的《答汝思郎中蜀中书》不仅是一首表达个人情感的七言律诗,更是一部蕴含丰富历史背景和哲理思考的作品。通过对这首诗的深入解析,可以更加全面地理解王世贞的艺术风格和思想深度。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