阊阖门前尘满空,不堪烟树落江东。
高秋梦断金茎露,永夜愁闻玉杵风。
万里沙头谁钓艇,几人天际共归鸿。
书空咄咄悲殷浩,蛮语钩辀效郝隆。
这首诗是杜甫在乾元元年(758)春写的,当时诗人因避乱于梓州,写此诗以寄家书。
逐句释义:
阊阖门前尘满空,不堪烟树落江东。
“阊阖门”即长安城的东门,“尘满空”形容京城中战乱后一片狼藉的景象。诗人用“不堪烟树落江东”表达了对家乡的深深思念和无法回到故乡的无奈。这里的“烟树”指的是战争破坏后的荒凉景象,而“东”则暗指故乡所在的方向。高秋梦断金茎露,永夜愁闻玉杵风。
“高秋”通常指深秋时节,诗人在这里可能是指秋天的某个特定时刻(如清晨或黄昏)。“金茎露”指的是宫廷中的金露台,而“玉杵风”则是一种乐器,这里可能是用来比喻秋风的声音。诗人通过这两个意象表达了对家乡秋天的怀念和对战争带来的苦难的感慨。万里沙头谁钓艇,几人天际共归鸿。
这两句诗描绘了诗人在边疆看到的景象。“万里沙头”指的是边远的沙漠地区,“谁钓艇”可能是指有人在沙漠中搭建了小艇进行钓鱼,以此来躲避战乱。而“几人天际共归鸿”则是说有几人能够像大雁一样从天边飞回故乡。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远方亲人的思念和对于战争带来的流离失所的悲哀。书空咄咄悲殷浩,蛮语钩辀效郝隆。
这两句诗反映了诗人身处异乡时的心情。“书空咄咄”意为书写文字时的焦虑不安,可能是因为思念家人而感到心烦意乱。“蛮语钩辀效郝隆”则是一种模仿少数民族语言发音的方式,可能是一种自嘲或是表达自己对这种语言的独特感受。这两句诗反映了诗人在异乡的孤独和对家乡的深切思念。
赏析:
这首诗以杜甫的视角出发,通过对长安城中的萧条景象、边疆生活的描写,以及对亲人的思念和对战争的哀叹,展现了诗人在动荡时期的复杂情感。首句通过“尘满空”的描绘,表达了对家乡的深深怀念和对战争带来的混乱的不满。接下来的几句,诗人通过描绘边疆的自然景象和与家人的联系,进一步加深了这种思念之情。最后两句,诗人以自我调侃的形式表达了对异乡生活的无奈和对家乡的渴望。整体上,这首诗展现了诗人在乱世中的生活状态和心理变化,同时也体现了他对家乡的深深眷恋和对祖国统一的强烈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