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者邢襄拥传迟,遥从玉树寄相思。
省中华月秋谁在,曲里高山晚自疑。
岂谓中原仍握手,又从吾世见论诗。
怜君北走幽州道,易水浮云片片垂。

【注释】

  1. 使者:使臣。邢州,指唐末朱温的据地邢州(治所在今河北邢台市)。
  2. 拥传:拥着诏书,迟(chí迟)——迟缓。
  3. 玉树:比喻高才。
  4. 省中:指京城长安。月秋:指月亮。在:存在。
  5. 曲里:指洛阳的曲江一带。高山:指洛阳的太清宫。
  6. 中原:唐人称中国为“中土”。握手,指双方结盟。
  7. 吾世:我这一辈。论诗:评论诗文。
  8. 怜君北走幽州道:可怜你向北行走于幽州的道路。
  9. 易水:一条流经今河北省易县的河。传说是荆轲刺秦王时从易水边上出发的地方。
    【赏析】
    这首诗写诗人与友人之间的酬答。首联起句即点出“使者”身份和使命,次句又写自己因被召见而遥想友人,三、四句则由远及近,由对方写到自己。五、六句承上启下,转述友人对自己的看法。末两句写自己对友人的同情与关怀。全诗结构谨严,脉络清晰,感情真挚,语言朴实无华,是一首难得的送别之作。
    全诗共八句,可分为两段。第一段前四句写景抒情,第二段后四句写赠答,最后四句是结语。
    第一段:开头两句是第一段的前四句,主要写景,也兼带写情。首句“使者邢襄拥传迟”,是说使者邢王拥着诏书到来,来迟了。“迟”,是迟缓的意思。第二句“遥从玉树寄相思”,是说自己虽然远在他乡,但思念之情却如从天上飞来的玉树一般。“玉树”代指自己的朋友。这句是说自己虽然远离家乡,但思念朋友的心情却如同从天而降的玉树一样,时时刻刻都在惦记着他。
    中间两句写景:“省中华月秋谁在”,“省中”指的是长安;“中华”是指中国;“月秋”是指秋天的月亮,“谁在”就是“谁在呢?”“在”字有存在、存在的意味。这两句是说,在遥远的京城长安,那一轮圆月照耀下的秋天的夜晚,是谁正在那里呢?这里既表现了自己对朋友的怀念之情,又写出了诗人孤独寂寞的处境。
    第三、四句转入第二段:诗人遥想友人,又写自己思念之情的进一步发展。“岂谓中原仍握手,又从吾世见论诗”,意思是说,哪里想到中原地区还保持着友好交往的关系,我们这一辈人又在一起评论诗词,吟哦诗句了。
    第五句“怜君北走幽州道”,是说可怜你北走幽州的道路,“幽州道”指当时北方的边境之路。“易水浮云片片垂”,是说易水上漂着一片片的白云,仿佛是在为友人送行。这一句的意思是说,可怜你一路北上,走到幽州的路上,一路上飘荡着一滴滴的白云。
    第二段:最后四句是第二段的内容,主要是写赠答。诗人用典抒发感慨,表达了对友人的关心与安慰。“论诗”二字承上启下,表明诗人要与朋友共同研究诗歌,互相学习。
    “怜君北走幽州道”,这一句是说自己对友人的同情与关心。这一句既是对自己处境的概括,又是对友人处境的同情。因为当时正是五代十国混乱时期,中原大乱,人民苦不堪言。诗人身处乱世,身不由己,只能随波逐流,漂泊他乡。然而,他并不以此为意,反而对友人充满同情之心。他深知友人此时正处于危难之中,于是在信中写下了这番话,希望能够为友人提供一点帮助。
    “易水浮云片片垂”,这一句是说在诗人看来,易水边的景色如此美丽迷人。“易水”,古水名,流经今河北省易县,相传为荆轲刺秦王处。这一句的意思是说,在易水河边,漂浮着一片片的白云,仿佛是诗人为友人送行的礼物。
    这首诗通过对友人的描写和对友人处境的关心,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和对友人的同情之心。同时,也展现了诗人深厚的友谊和高尚的道德情操。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