蚤闻垂橐大江还,谢病春深薜荔关。
岂为避仇之海上,欲留题句满人间。
樽前白苎空矜调,镜里黄金可驻颜。
我亦元龙无客礼,云门碧树许谁攀。

【注释】

答赠谷明府嗣兴:这是一首送别诗,作者借送别之机向朋友表示自己的志向与抱负。

蚤闻:早先听说过。垂橐:古代隐士的装具,即把衣帽挂在腰间,用一根绳子吊在头上。大江还:指隐退到大江边。谢病:以疾病为理由辞去官职。春深:春天将尽,指秋天。薜荔关:地名,在今湖南零陵县南。

岂:表反问的语气,难道。避仇:躲避仇敌。海上:这里指避居江湖。题句:题诗留念。满人间:充满人间。

樽前:酒席之间。白苎(zhu2n1)调:指隐士的琴声,因琴声高洁而称“白苎调”。矜调:自鸣其高。镜里:镜子里,形容年老。黄金可驻颜:黄金可以使人延缓衰老。驻颜:使容颜保持青春。

我亦元龙:我像三国时期诸葛亮那样有志于匡复汉室。元龙:指东汉初年的著名将领马援,字元龙,曾隐居交趾(今越南北部)。无客礼:指不拘俗礼、不慕荣利的豪放性格。云门:山名,位于今浙江天台县东南,山上多古木,相传为黄帝所居。碧树:绿树,泛指林木。许谁攀:愿与谁人结友。

【译文】

早就听说你将要回到大江之滨,春天将尽之时辞官归隐薜荔关。

岂能为了躲避仇敌而远避江湖之上?想要留下许多诗篇,流传于人间。

樽前弹奏的琴声清越空灵,如白苎弦音般悠扬;镜中映照出的容颜如金一样闪耀生辉。

我也如同三国时的诸葛孔明,胸怀大志,不屑于世俗之礼,愿与你结交为友。

【赏析】

这首诗首句“早闻垂囊大江还”中的“垂囊”二字,是全诗的关键所在。据《晋书》记载,陶渊明曾做过江州祭酒,但不久便弃官归田,躬耕田园。所以诗人在这里以“垂囊”来代指自己隐遁的生活状态。次句“谢病春深薜荔关”,表明了诗人辞谢朝廷征召的原因。“谢病”二字,表明了诗人不愿做官的无奈和对官场生活的不满,同时也流露出他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三、四两句“岂为避仇之海上,欲留题句满人间”中的“避仇”二字,则揭示了诗人归隐的真正原因。“避仇”一词,既表明了诗人不愿做官,也透露出他厌恶官场黑暗,渴望远离是非之地的心情。

五、六两句“樽前白苎空矜调,镜里黄金可驻颜”中的“樽前”、“镜里”二字,进一步刻画了诗人归隐后的闲适生活。“白苎调”一词描绘出了诗人归隐后恬淡闲适的心境,而“镜里黄金可驻颜”一句则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美好的感慨和对青春永驻的向往。

最后两句“我亦元龙无客礼,云门碧树许谁攀”,则是诗人对友人的劝勉和期望。“元龙”一词出自《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是诸葛亮自号的名字。“我若元龙”,意即我要效法诸葛亮那样的隐者,不受世俗礼法的约束,自由自在地生活。而“云门碧树”则是指传说中的仙山云门,也是诗人心中理想的归隐之地。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期望和祝愿:愿你们能够追随我,一同去追求那份自由自在、超然物外的人生境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