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供奉避晨鸡,西掖苔缘学士题。
青径总输桃李在,碧山还妒凤凰栖。
书成日月私巾屦,业尽乾坤厌鼓鼙。
闻道农耕诸稍复,可无兰蕙长春畦。
【注释】
山居:隐居在山上。华师:指唐末著名诗人郑谷,字云卿。山居:指隐居在山上的郑谷(郑云卿)。十年:指作者与郑谷相识十年。供奉:侍奉、伺候。避晨鸡:避开早晨报时的公鸡鸣声。西掖:指唐朝的皇宫。苔缘:即“苔痕”,指台阶上的青苔痕迹。学士题:指郑谷的诗句题在台阶上。青径:青石板铺成的小路。总输(chǔ):总是输,指比不上。桃李:比喻学生。碧山:青翠的山。还妒:还嫉妒,指羡慕。凤栖:凤凰栖息的地方。日月私巾屦(jùn,古时隐士常穿白布鞋,所以称其为“巾履”):指郑谷的隐遁生活。业尽:事业已尽,功业已成。乾坤:天地。鼓鼙(pí,古代军中用以击鼓和摇响战号的器具):《庄子·齐物论》:“钟鼓不更,音律不理,而可以治天下。”鼓和锣是军中乐器,这里用来形容郑谷的诗作有鼓乐之声,可以治国。可无兰蕙长春畦:可不要兰花蕙草,使菜园四季常青。兰蕙:两种香草。春畦:指菜园。
【赏析】
这首诗描写了郑谷隐居在山中的闲适生活,表达了他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对隐遁生活的赞美,以及对友人的思念之情。全诗以“山居”为线索,通过对比山居与官场生活,展现了郑谷独特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首句“兵后问讯华师学士山居”,直接点明了郑谷隐居于山中的地点。这一句看似平淡,却蕴含着深厚的情感。兵乱之后,社会动荡不安,人们纷纷逃避到山中寻求安宁。郑谷选择隐居于此,也反映了他对这种生活的喜爱和向往。
次句“十年供奉避晨鸡,西掖苔痕学士题”。这里描绘了郑谷在朝廷任职十年,但最终选择隐居的生活轨迹。他避开了朝廷中的纷争和名利,而是选择了远离尘嚣、追求内心平静的生活方式。这里的“苔痕学士题”,形象地描绘了台阶上的青苔痕迹,暗示了郑谷曾经在此留下过自己的诗句,同时也表达了对他过去的尊敬和怀念。
第三句“青径总输桃李在,碧山还妒凤凰栖”。这两句诗通过对比来突出郑谷隐居生活中的优越条件。青径上的花木茂盛,桃李成林;碧山中则只有凤凰栖息,象征着高贵和尊贵。这些美好的事物都成为郑谷隐居生活中的一部分,使他感到满足和骄傲。同时,这也反映了作者内心的自豪感和归属感。
第四句“书成日月私巾屦,业尽乾坤厌鼓鼙”。这句诗表达了郑谷对于隐逸生活的满足和自豪。他的诗歌成就足以让日月为之私行,而他的功业已经达到了极致,不再需要更多的努力。这里的“私巾屦”和“厌鼓鼙”分别指的是郑谷的隐退生活和对功名的淡泊之心。
最后一句“闻道农耕诸稍复,可无兰蕙长春畦”。这一句是对前文的一种补充和升华。听闻农耕之事渐渐恢复了,那么就应该种植一些兰花和蕙草,保持菜园里四季常绿、芬芳四溢的景象。这既表现了郑谷对农业的重视,也反映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整首诗通过对郑谷隐居生活的描绘,展现了他独特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它不仅表现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喜爱,也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赞美和向往。诗中的语言优美、意象生动,读来令人心旷神怡、陶醉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