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瑟泓渟胜转饶,华池一镜隐岧峣。
青莲色借青天近,玉乳寒分玉洞遥。
树底流云停客榼,竹间凉思满僧寮。
但容陶令无妨酒,入社篮舆可待招。

【注释】

1、遥:指天池山。

2、泓渟(zhōu)胜转饶:形容水清澈,深广。泓,水深的样子。渟,积水的样子。胜,胜过的意思;饶,多的意思。

3、华池一镜隐岧峣:华池,即华山池,在天池山中。一镜,比喻华山池的水像镜子一样明净。岧峣(yáo yāo),高峻不平的样子。

4、青莲色借青天近:青莲,即青色的莲花,这里指华山池的水。青天近,指华山池的水与青天相接近。

5、玉乳寒分玉洞遥:玉乳,即白色的山泉,这里指华山池中的泉水。玉洞遥,指华山池中的水如同远在天边的玉洞。

6、树底流云停客榼(kè):树底下流动的云雾使停在树下的酒器静止不动,仿佛是云将酒器停住了一般。

7、竹间凉思满僧寮(xiáo):竹子之间清凉的景色使人产生很多思绪,使得僧人的住所显得更加清凉。

8、但容陶令无妨酒,入社篮舆可待招:陶令,即陶渊明,东晋诗人。这句诗的意思是只要陶渊明不反对饮酒,那么他就可以乘着篮子的车来邀请我了。

【赏析】

《游天池山得遥字》是唐代大诗人李白的一首七绝。此诗写于唐玄宗开元十一年(723),当时作者在长安任翰林供奉,心情很好,所以出游到华山,登上天池峰顶,看到那如镜般明净的华山池水,又听到从远处传来的潺潺流水声以及“树底流云停客榼,竹间凉思满僧寮”,于是写下了这首咏华山池的七绝。

首联描写华山池水的明净和清丽。“萧瑟泓渟胜转饶,华池一镜隐岧峣。”这是说华山池的水面清澈见底,而且十分幽雅。“泓”是水深的样子,“渟”是积聚的意思。“萧瑟”二字,既点出季节,又是用来形容天气。“萧瑟”在这里是形容词,表示秋天的景象。“泓漻”二字,既点出季节,又形容天气。“漻”是形容词,表示天气。“胜”是形容词,意思是特别、非常,“饶”是形容词,意味着丰富、充足。这两句诗描绘的是华山池的景色,其中既有山的雄伟,又有水的清澈,还有山和水的交融,给人以美的享受。

颔联则进一步描写华山池的美景。“青莲色借青天近,玉乳寒分玉洞遥。”这两句诗以“青莲”和“玉乳”为喻,形象生动地勾勒出了华山池的美景。“青天”指的是蓝天,“青莲色”是指华山池的颜色,而华山池的颜色却能与“青天”相接近,这种对比更突出了华山池的美丽。“玉乳”指的是白色山泉,“玉乳寒分玉洞遥”则是指华山池中的水如同远在天边的玉洞。这两句诗以“青莲”和“玉乳”为喻,形象生动地勾勒出了华山池的美景。

颈联则进一步描写华山池的美景。“树底流云停客榼,竹间凉思满僧寮。”这两句诗描绘的是华山池周围的景色,其中既有山的雄伟,又有水的清澈,还有山和水的交融,给人以美的享受。“树底流云”指的是树荫下的云彩,而“停客榼”则是说树荫下流云把客人手中的酒杯也停住了。而“竹间凉思”则是说在竹林间凉爽的意境让人产生了许多思考。这两句诗通过描写华山池周围的景色,进一步衬托出华山池的美景。

尾联则表达了诗人对于华山池的美好向往。“但容陶令无妨酒,入社篮舆可待招。”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华山池的美好向往。“陶令”指的是陶渊明,他曾经在桃花源里隐居生活,过着简朴的生活。而“入社篮舆可待招”则是说如果陶渊明能够来到华山池,那他一定会欣然接受我的邀请。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华山池的美好向往,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于自由生活的向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