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榼琴囊到处从,风微桂岭昼溶溶。
亿身金粟光能满,十里旃檀气已浓。
灵隐不随明月堕,小山长爱白云封。
狂来一鼓三秋曲,乱插繁花过别峰。

诗名:《游木樨岭得峰字》

酒榼琴囊到处从,风微桂岭昼溶溶。
亿身金粟光能满,十里旃檀气已浓。
灵隐不随明月堕,小山长爱白云封。
狂来一鼓三秋曲,乱插繁花过别峰。

注释:

  1.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王世贞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
  2. “酒榼琴囊到处从”描绘了诗人携带酒器和琴囊四处游赏的情景。
  3. “风微桂岭昼溶溶”描述了微风轻拂、桂树花香弥漫的景象。
  4. “亿身金粟光能满”表达了诗人在美景中感受到的精神愉悦和内心的充实。
  5. “十里旃檀气已浓”形容了远处寺庙的檀香气息浓郁,增添了一丝神秘和宁静的氛围。
  6. “灵隐不随明月堕”意味着即使在月光下,灵隐寺依然保持其庄严和神圣。
  7. “小山长爱白云封”描绘了小山常被白云环绕,显得幽静而美丽。
  8. “狂来一鼓三秋曲”可能指诗人一时兴起,用鼓声演奏了一首秋天的曲子。
  9. “乱插繁花过别峰”可能是在游览过程中,随意插上了各种鲜花,为景色增添了色彩。

赏析:
《游木樨岭得峰字》是王世贞以游赏自然景观为主题创作的七言律诗。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热爱与追求。

诗的开篇“酒榼琴囊到处从,风微桂岭昼溶溶”通过生动的语言传达出诗人行走在风景优美的木樨岭时的轻松愉悦心情。这里的“酒榼琴囊”象征着诗人携带的物品,既显示了他的游兴之广,也反映了他游学的文人身份。“风微桂岭昼溶溶”则进一步描绘了木樨岭清晨或傍晚时分的宜人景色,给人以宁静致远的感受。

接下来的诗句“亿身金粟光能满,十里旃檀气已浓”运用了富有画面感的比喻和形容词,增强了诗的表现力。“金粟”和“旃檀”分别象征贵重和清香,这样的描写不仅美化了自然景观,也赋予了景物以深刻的内涵。“灵隐不随明月堕,小山长爱白云封”两句则表现了诗人对宗教文化和山林景致的喜爱,透露出一种超然物外的心境。

最后两句“狂来一鼓三秋曲,乱插繁花过别峰”,则展示了诗人即兴创作、自由洒脱的一面。这里“一鼓三秋曲”可能是诗人即兴创作的曲子,或是在某种节日活动中的表演,而“乱插繁花过别峰”则表现了诗人游玩时的自由无拘,随手拈花插于其他山峰之上,增加了诗作的艺术魅力。

《游木樨岭得峰字》是一首充满生活气息与艺术美感的作品,体现了王世贞对自然美的独到感悟和深刻表达,是中国古典诗歌中的佳作之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