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月垂缺秋花开,俞子欲别周子来。
此我平生最如意,故人相聚未论才。
江烟漠漠鱼虾市,夜色沉沉鹦鹉杯。
总道柴门甘寂寞,客星今已傲三台。

【注释】

仲蔚:春秋时期晋国大夫赵鞅之子赵稷,字仲蔚。余:我。公瑕适至:指公瑕叔姬适至。俞子:俞伯牙,春秋时晋国大夫。周子:即周襄王,姬姓,名郑,东迁后在洛阳建立东周王朝。此:指离别。最如意:最合心意。故人:老朋友,指俞伯牙。江烟:长江的烟雾。鱼虾市:市场。夜色沉沉:夜色浓重。鹦鹉杯:一种酒杯。三台:星名,属井宿。

【赏析】

俞伯牙和钟子期是一对好朋友,两人曾一起演奏琴曲《高山流水》,彼此十分投缘。后来俞伯牙辞别了子期,去远行。临别前两人约定,他若再弹起《高山流水》,子期必定能从琴声中听出这是当年他们二人共同弹奏过的曲子,并会为此而悲伤。

俞伯牙离开家乡,来到楚国,住在汉阳(今湖北武汉汉口附近),经常到江边散步,看到江面上有渔舟往来,便取出随身带的琴来弹奏一曲。他弹的是《高山流水》。曲毕,伯牙就站在江边凝望,但久久不见子期的到来。他问江岸上一个打鱼的人:“你知道吗?我的知音是谁?”打鱼的人说知道。伯牙说:“那请你告诉他,我将乘船到碣石山去,途中经过汉阳,如果我在那里听到有人弹琴,那就是我要找的那个知音。”不久子期果然来了,两人相见,悲喜交加,于是击掌为誓,不再相忘。

过了十年,子期因病去世,伯牙痛失知音,就在坟前的一棵大柏树旁搭起一座简陋的坟墓,把坟墓起名为“清音”。每逢下雨,伯牙就坐在墓前,望着茫茫雨幕,倾听那如泣如诉的细雨,弹起古琴,吟诵着《广陵散》《高山流水》等乐曲。他弹啊、唱啊……直到泪流满面也不停歇。

这首诗就是描绘了伯牙在汉阳江畔弹琴的情景。诗题一作《别子才》,意谓与子期分别后,自己又要去远方了。全诗以“秋月”开篇,交代了时间是秋季,地点是汉阳江畔;接着写与子期离别的情景;然后写到在江边送别的情景;再写江面渔舟的景象,以及夜晚星空的变化;最后写自己将要远去的心情。全诗结构严谨,层次清楚,语言优美流畅、清新自然。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