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头是处青山好,为念焦君破浪来。
一字光能争日月,千秋气与结楼台。
潮声吴楚中原尽,海色东南太古开。
归棹去帆看莫指,壮怀今夕付衔杯。

【注释】

江头:指长江。

青山好:青山美。

焦君:指诗人的朋友焦山(名)。

一字光:一字形如日。

千秋气:千年的气魄和气势。

结楼台:结为高高的楼台。

吴楚:泛指南方地区,包括今江苏、浙江等地。

太古:远古。

莫指:不要指点。

壮怀:壮阔的胸怀。

今夕:今夜。

【赏析】

此诗作于宋神宗熙宁七年(1074)秋天,当时诗人因与王安石政见不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在黄州闲居,有感于焦山之美而作。

开头四句写景,“青山好”是总揽全局的概括性描写,表明作者对焦山的喜爱。“江头”二字点明了题中的“江”,也表明了诗人的所在地。“青山好”三字既写出了焦山的地理位置,也为下文写焦山的景色做了铺垫。接着写焦山之美景,“一字光能争日月”一句以夸张的手法描绘出焦山奇峰异石的壮丽景色,表现出作者对焦山景色的喜爱之情;“千秋气与结楼台”一句则写出了焦山的气势,表达了作者对焦山的敬仰之情。

中间四句写潮声和海色,“潮声”一句以拟人化的表现手法将潮声写得活灵活现,仿佛是江水在向焦山发出赞美的颂歌。“东南太古开”一句则写出了江海的浩瀚无际,也表达了作者开阔的胸襟和豪迈的情怀。最后两句写诗人自己的心情,“归棹去帆看莫指,壮怀今夕付衔杯”一句以“看莫指”来表达出诗人对自己未来命运的担忧,同时也流露出他对自己壮志未酬的无奈。但即便如此,他还是愿意把这份壮怀和愁绪化作酒意,以此来抒发自己的情怀。

整首诗以景起兴,以情结尾,语言优美,富有诗意,充分展现了作者对焦山的喜爱之情和豁达的人生态度。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