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冷亭莲秋思深,半池病碧半黄侵。
歌残白苎香犹在,褪尽红衣态不禁。
愧尔渐非初服地,怜予同抱后时心。
江南子夜偏饶景,愁绝霜风何处寻。

月冷亭莲秋思深,半池病碧半黄侵。

此句以“月冷亭莲”开篇,点出了观澜亭内莲花在寒冷的月光下显得格外孤寂,象征着诗人对美好时光的怀念。”秋思深”则透露出诗人内心的忧郁和深沉的感慨,秋天的来临往往让人感到生命的脆弱与无常。”半池病碧半黄侵”描绘了池塘中莲花的颜色由绿色逐渐转为黄色,暗示着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衰老。

歌残白苎香犹在,褪尽红衣态不禁。

此句通过描写歌女的余音绕梁,以及莲花褪去鲜艳的红色外衣,展示了一种美的凋零和生命力的减退。这两句诗不仅形象地描绘了景物的美丽与衰败,也寓意着人生中的美好时光虽短暂却难忘,而生命的消逝则是不可避免的规律。

愧尔渐非初服地,怜予同抱后时心。

诗人自谦莲花已不如往昔那样娇艳,同时也表达了对莲花命运的惋惜。这里,诗人将自己比作莲花,感叹自己的境遇与莲花相似,都经历了从盛至衰的过程,反映了诗人对于生命无常的深刻感悟。

江南子夜偏饶景,愁绝霜风何处寻。

最后一句以江南的夜晚和凄凉的霜风作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心中无尽的忧愁与哀愁。这里的“愁绝”强调了诗人内心情感的强烈和深沉,同时也暗示了他对于未来不确定因素的担忧和恐惧。

赏析:

《观澜亭枯莲》是一首充满哲理的七言律诗。王世贞以观澜亭内的枯萎莲花为引子,抒发了对生命无常、美丽易逝的感慨。诗中通过“月冷”、“秋思”、“病碧”等意象,展现了一幅幅生动的画面,既有对美好时光的怀旧,也有对生命消逝的无奈。特别是最后两句,更是将个人的情感与自然景象融为一体,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境遇的深刻反思。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是明代诗歌中的佳作之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