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天地竟何如,回首沧桑感慨馀。
之郡未悬徐稚榻,应门先报吕安车。
休论白眼狂时事,且出青山著后书。
郡酒便如漳水浊,可能相见不踌躇。
【解析】
本诗是诗人对吕安的赠别,表达了诗人送别友人时的感慨之情,抒发了自己对人生哲理的理解。
十年天地竟何如,回首沧桑感慨馀。
“十年”指吕安来见的时间,“天地”指人世间,“回首”指回望过去。“沧桑”代指世事变迁。十年来,吕安来访,诗人感叹人世沧桑,人事已非。十年之间,世事沧桑巨变,诗人感慨之余。
之郡未悬徐稚榻,应门先报吕安车。
“之郡”指去官后赴任的地方,“悬”是悬挂之意,意为在任时。“徐稚”为东汉名士,以高洁著称,“榻”指卧榻,这里比喻官职。“应门”即迎接宾客。“吕安”即上文提到的吕公。“吕安车”指吕安的车驾。这句意思是说:我到郡上任之前,还没有悬挂好徐稚的卧榻;迎接吕安的时候,先报了吕安的车到了。
休论白眼狂时事,且出青山著后书。
“白眼”指不公正地看待别人。“狂”,狂妄自大的人。“青山”即青天,喻指正直无私、光明磊落的品格。“著后书”,指留下自己的事迹和思想供后人阅读。这两句的意思是:不要谈论那些看轻别人而妄自尊大的时事;暂且把青山般的高尚情操写进自己的后书里吧。诗人在这里用意深刻,表明自己虽然遭遇不测,但决不随波逐流,要坚守自己的人生准则,写出自己的志向和抱负。
郡酒便如漳水浊,可能相见不踌躇。
“郡酒”指的是吕家送给诗人的美酒,“漳水”指发源于河南武陟县的漳河,因流经武陟而得名。“浊”指浑浊,引申为不纯。这两句的意思是:郡中的美酒就像漳河水一样浑不清白;我们可能相见的机会不多了,用不着踌躇。这两句表现了诗人与吕安之间的深厚情谊,同时反映了当时社会风气之败坏,官场腐败,使人们无法畅所欲言,也暗含了诗人对于这种状况的不满和愤慨。
【答案】
译文:
十年过去了,天地间究竟发生多少事情?回首往事让人感慨不已。(感叹)
到州上任之前,没有悬挂徐稚的卧榻;迎接吕安的时候,先报吕安车驾到来。
不要谈论那些看不起别人的狂妄时事;暂且把青山般的高尚情操写进自己的后书里吧。
郡中的美酒就像漳河水一样浊不清白;我们可能相见的机会不多了,用不着踌躇。
赏析:
此诗乃吕安被贬至永兴郡后,送别的赠别之作。吕安,名不详(或作吕巽),汉末魏晋之际人。他出身贫寒,有才学,年轻时就很有名气。由于受到当权者排斥,屡遭挫折,后来隐居不仕。吕安曾与陈留王(曹操之子曹植被封为陈留王)同窗,又因与曹操结仇而被放逐到边远地带。建安二十一年(216年)曹操去世,吕安被召还,授为郎中,不久又因事获罪下狱,被免官回家。建安二十二年(227年),吕安被征辟为尚书郎,未赴任,遂辞官家居。吕安一生坎坷不平,屡遭打击,但他始终不渝地维护正义,敢于斗争,表现出崇高的道德品质。
这首诗是诗人对吕安的赠别。诗中流露出诗人与吕安深厚的友情。诗的前半部分,诗人回忆了吕安来谒的情景,表达了自己对吕安的感激之情。吕安来访之时,诗人正在任上的县令。诗人没有像一般的迎宾礼节那样,先挂设吕安的卧榻,而是直接迎接吕安的到来。诗人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他认为吕安是一个品行高洁、志趣高雅的人,应该受到特别的尊敬和接待。诗人还特意提到了他的好友徐稚的卧榻,以此表达对吕安的敬意。吕安来访时,恰逢诗人卸去官职,前往郡中赴任。诗人在告别时,并没有提及自己卸任之事,而是让吕安先行一步,以示对吕安的尊重。
诗歌的后半部分,诗人则抒发了自己的感慨之情。诗人回忆起与吕安相处的时光,感叹世事的变化,感慨人生无常。在诗人看来,吕安的仕途并不顺利,他曾经遭受过排挤、打击和挫折。然而,吕安却始终不渝地坚持自己的理想和信念,不随波逐流,不畏强权,保持了高尚的人格和节操。诗人因此对吕安表示敬佩之情,并祝愿他能继续保持这种精神风貌。
诗歌的最后一句则表达了诗人对吕安未来的关切和担忧。尽管吕安已经离开永兴郡,但是诗人仍然担心他是否能够继续坚持自己的理想和信念。诗人希望吕安在未来的道路上能够取得成功,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这首诗通过对两人交往过程中的点滴细节进行描写,表达了诗人对吕安深深的友情和敬仰之情。诗歌语言优美,情感真挚,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