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城十二吐明光,极目千村混渺茫。
微雨忽扶鳷鹊出,峭风徐起玉虬狂。
歌成郢曲人为宋,赋就相如苑是梁。
拟向瑶池看戴胜,不教晴旭捧扶桑。

王世贞的《雪后同杨少参张山人分韵》是一首充满意境与哲思的古诗,描绘了雪后景色以及作者对自然和艺术的感受。诗中运用了许多典故和象征,通过细腻的语言展现了作者对美的独特理解。以下是对该诗逐句的解读:

  1. 连城十二吐明光:这一句描绘了雪后大地的景象,如同城池一般坚固而明亮,给人以壮丽之感。

  2. 极目千村混渺茫:通过“极目”表达了诗人对远方的渴望和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同时“混渺茫”则传达了一种迷茫和不确定感,增加了诗歌的深度。

  3. 微雨忽扶鳷鹊出:这里用“鳷鹊”即喜鹊来象征春天的到来,而“微雨”则为春天增添了一份清新的气息。

  4. 峭风徐起玉虬狂:通过“玉虬”这一形象,展现了一种生动的动态美,而“徐起”则给人一种从容不迫的感觉。

  5. 歌成郢曲人为宋:这句借用了古代楚国音乐家屈原的故事,象征着美好的歌声能够感动人心,激发人们的情感共鸣。

  6. 赋就相如苑是梁:引用了汉代文学家司马相如的故事,意味着文人的创作能够超越时空,影响后世。

  7. 拟向瑶池看戴胜:瑶池是神话中的仙境,这里用戴胜鸟来比喻珍稀之物,体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8. 不教晴旭捧扶桑:这句寓意着阳光不会辜负大地,即使暂时的阴霾也会过去,带来新的希望和开始。

这首诗不仅展示了诗人高超的艺术技巧,也反映了他深厚的文化素养和对自然美的独特感受。通过对雪后景象的细腻描绘和丰富的文化元素的融入,王世贞将自然景观与人的情感、历史典故紧密结合,形成了一幅幅美丽的画面,让人读后回味无穷。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