棘堂清峻逼云霞,万户蜂归静不哗。
昼永角声催具草,夜阑灯灺诧生花。
河东岂必无三凤,绵上宁容有一蛇。
闻道楚贤今识玉,连城须向国工夸。

棘堂清峻逼云霞,形容棘堂的景色清峻而逼近云霞,给人一种高耸入云的感觉。万户人家中的蜂飞蚁舞显得十分平静,没有喧嚣声

昼永角声催具草,夜阑灯灺诧生花。描述夜晚时分,随着时间的流逝,人们开始准备第二天的工作(具草),而夜晚则在灯光的照耀下显得格外繁华,仿佛繁星点点

河东岂必无三凤,绵上宁容有一蛇。表达了对于人才的看法,意味着即使是河东这样的地区也必定有像凤凰一样杰出的人才,即使绵上这样的小地方,也不应该容忍像蛇一样的平庸之辈

闻道楚贤今识玉,连城须向国工夸。表示听闻楚国的贤才如今已经如识宝玉一般被识别,那么就连城璧这样的宝物也需要向国工夸赞

注释:

  1. 棘堂:此处指考试场所,形容其环境清峻。
  2. 万户:指许多家庭。“蜂归”比喻考生们安静有序。
  3. 雨挟:形容雨势浩大,气势磅礴。龙门:古代传说中的黄河鲤鱼跃龙门的故事,比喻科举考试成功,成为人中之龙。
  4. 燕台:指汉代燕昭王为招揽贤士所筑的黄金台。
  5. 晋问:指晋地的文人学士。
  6. 金榜:指科举考试后公布的榜单。
  7. 千山楩杞建章材:出自《禹贡》,用来形容建筑或材料之珍贵。
  8. 腾空:形容雨势之大。雨挟龙门:比喻科举考试的成功。
  9. 蹑景风从马邑来:形容风来自马邑,即今天的马六甲,暗示着某种力量的传递与影响。

赏析:

  1. 此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科举考试的场景及其背后的文化内涵。诗人通过对棘堂环境的清峻、考生们的安静有序、雨势浩大以及历史典故的引用等元素,构建了一个充满文化气息和历史感的考场画面。
  2. 整首诗歌语言简练、意境深远,不仅描绘了考场的热闹场景,还隐含着对人才选拔机制的深刻思考。它反映了社会对于人才的重视以及对科举制度的一种肯定和期待,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对于公正选拔和人才发展的关注。
  3. 诗中的“千山楩杞建章材”一句,运用了典故和比喻,将考生比作楩杞和建章,暗示了他们的优秀和卓越。同时,“腾空雨挟龙门上,蹑景风从马邑来”两句,通过夸张的手法,形象地描绘了雨势和风力的强大,增强了诗句的表现力。
  4. “闻道楚贤今识玉,连城须向国工夸”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楚国贤才的赞赏之情。他们如同宝玉般珍贵,值得我们去发现和欣赏。同时,也将这种人才视为国宝,需要向工匠那样精雕细琢,以展现其价值。

这首诗通过对晋阳贡院试士场景的生动描绘,展现了科举考试的紧张氛围和考生们的认真态度。同时,诗人借助历史典故和文化元素,表达了对人才选拔和教育的重视。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