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三踏天池路,路转峰回胜自知。
树老寒暄无异色,山深向背有馀姿。
寺当托钵分斋候,僧是闻钟出定时。
大好忘言领秋兴,笋舆松影夕阳移。
十年三踏天池路,
路转峰回胜自知。
树老寒暄无异色,
山深向背有馀姿。
译文:
已经十年三次走过了天池的路,
山路蜿蜒,山峰连绵回旋曲折,美不胜收只有自己知道。
虽然树木已经年久失修,但是寒暑变化却不会改变它的本色,
山高林密,远近高低起伏不定,山势雄伟,景色迷人。
寺庙位于山顶,僧人托钵吃饭,分斋等待,
僧人们听到钟声按时出庙,
美好的景色让人忘记一切语言和文字,
秋天的景色令人心旷神怡,我乘着小舆,欣赏着松影在夕阳中移动。
注释:
- 十年三踏天池路:指作者多次游历过天池。
- 路转峰回胜自知:形容天池周围山峰众多,山路曲折盘旋,美丽得无法用言语来形容。
- 树老寒暄无异色:意谓不管树木是否高大茂盛,不论季节如何变迁,其颜色始终不改。
- 向背有馀姿:形容远望天池时,山峰的形状各异,有如一幅幅天然的山水画卷。
- 寺当托钵分斋候:指寺庙里住持和尚正在用餐。
- 僧是闻钟出定时:形容寺庙里僧侣的生活作息有序,按时吃饭、起床、上香、念经等日常活动井然有序。
赏析:
这首五律诗描绘了诗人游览天池周围的景色,表达了他对这片美景的喜爱和向往。诗中通过描绘天池的山水、树木、寺庙等景物,展现了大自然的美丽和生机。同时,诗人还通过对景物的观察和感受,抒发了自己对自然的热爱和敬仰之情,体现了他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艺术修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