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城春晚足音微,漠漠停云四望非。
忽讶汉珠神女赠,总缘荆玉国工稀。
声排灰琯吹相协,字挟云霞看欲飞。
却笑古来吴季子,楚风论未便成归。
【注释】
中丞:官名,唐代称御史中丞。曹丈:指曹唐(字尧夫),号东野叟,唐宣宗大中年间进士,为中书舍人。
山城:即蜀地成都,山城指其地势险要。足音微:指行路的人声。汉珠神女:指《神女传》中的神女。荆玉:指楚国的和氏璧。国工:指楚国的工匠。灰琯:指古代乐器。相协:相互配合。云霞:指天上的云朵。吴季子:春秋时吴国的公子季札,曾游历各国,对各地的音乐很感兴趣,最后返回吴国时,带走了楚地的风土人情,但未带回音乐。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友人手抄的新诗中,看到“卒业”二字而写的一首感谢之作。全诗四句,每句七个字,押平韵。从形式上看,此诗似不脱近体诗的格式,但从内容上看,它却是一首七言律诗。这种体裁的绝句,在唐人诗作中并不少见。
首联先写景,点出“新诗”的主题——赠与“我”。诗人首先以“春城”起兴。“春城”,这里指蜀地成都。成都地处蜀地之中,地势险要,城池雄伟,所以称“春城”。“春晚”,既指节令已进入春天,又含有岁月蹉跎之意;“足音微”则表明行人稀少,行人稀少,说明此地僻远。“漠漠停云”形容天空的云层浓密低垂。这两句写出了诗人所见景色,并引出“新诗”的主题。
颔、颈两联紧承上联展开描写。颈联两句,前一句用典,后一句写景,一古一今形成鲜明对比。“忽讶”,意为猛然感到。“汉珠神女赠”,指传说汉武帝曾得到西王母的瑶池蟠桃及神女所献的神珠。“荆玉国工稀”,意思是楚地出产的美玉不多,因此楚国的工匠制作的玉器也就难得一见了。这两个典故,一方面表现了诗人对友人赠送诗歌的珍重,另一方面也表现了他对友人高超才艺的赞赏。“总缘”,是说总是因为。“荆玉”,指楚国的和氏璧。“国工”,指楚国工匠。两个典故都是用来写诗人收到这份珍贵的礼物时的心情。“声排灰琯吹相协”的意思是说,诗歌的声音像排箫一样悦耳动听,仿佛连乐器都能演奏出它的旋律来。“声排灰琯”,用典,《乐府诗集·杂曲歌辞五·琴歌》:“叩钟调玉磬,弹琴唱黄鸟。”这句是说这首诗的音乐性很强,可以与古乐相媲美。“字挟云霞看欲飞”,也是用典,意思是说这首诗的文字写得有如彩云浮游天际,使人读起来仿佛能看到那五彩缤纷的彩霞在文字间飘荡。这两句是说诗人读着友人的诗,感觉如同置身于高山之上,欣赏着彩云般的美丽风光。
尾联两句,用典。“吴季子”,指春秋时期的吴王夫差,他曾出使齐国,将中原地区的文化传入南方楚国。“论未便成归”,意思是说虽然诗人觉得这份礼物十分难得,但他还是决定将它带回去。“论”,是说认为。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敬意和感谢之情。
这首诗的语言典雅,意境深远,既有传统的诗词之美,又有现代的感悟之深。作者通过对友人新诗的赞美,表达了自己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对朋友的深情厚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