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三日日初新,雨雨风风成一春。
柳条媚景乍舒盻,桃花勒寒微放颦。
会稽山阴足褉事,长安水边多丽人。
故乡京国那在眼,与子且爱樽前身。

【译文】

三月三日天气刚刚晴朗,我和戚生一同在小亭中对饮。

柳条媚景乍舒眼,桃花勒寒微放颦。

会稽山阴足褉事,长安水边多丽人。

故乡京国那在眼,与子且爱樽前身。

【注释】

上已:古代的节日名。

初晴:刚晴过不久。

同戚生:和戚生一起。戚生:指唐末诗人戚嘏(?-875),字叔绪,一说字伯言,一字叔向,浙江长兴(今属浙江省)人。唐僖宗时进士,曾任秘书省校书郎、集贤殿学士等职。著有《玉堂闲话》。

小亭:亭子。

雨雨风风:风雨交加的样子。成一春:整整一个春天。

柳条媚景:柳条因春风而妩媚。媚:可爱。

乍:突然。

桃夭:桃花盛开。勒:抑制。

足褉事:到会稽山阴去祭拜祖坟。褉:通“谒”,拜见。

长安水边:在长安附近的江边。

多丽人:有很多美丽的女子。

京国:京都,这里指京城长安。

眼:看,观瞻。

身:自身,即自己。

赏析:“三月三日”是古代的一个习俗——上巳节,古人认为这一天可以洗头发、洗衣服、剪除不祥之物,所以又叫“洗三浴兰节”。唐代上巳节在阳历3月2日或3日,这天朝廷要举行隆重的仪式。诗题中的“上已初晴”就说明了这一点。诗的首句描写了上巳节天气转晴的情景:阳光普照大地,空气清新宜人。第二句写到了此时正是春天,但春天里还夹杂着阵阵风雨,使人感到一种凄凉之感;第三句写到了柳树因为春风吹拂而婀娜多姿,花儿也从寒冷的冬季中开放出来,显得娇艳欲滴。第四句写到了在山阴这个地方祭祀祖先,而在长安江边则有许多美丽的女子。最后两句是说故乡的京国(即长安)离眼前已经很远,只有现在和你在一起才是真正快乐的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