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后登楼思渺然,南为梁苑北秦天。
微吟谢氏成圭句,忽忆阳生种玉田。
报瑞青祇装暂改,凌空白凤羽全捐。
俱言此日初名谷,太史应书大有年。
【注释】
谷日:正月十五日。登郧城东北门楼,时四山雪霁,因题曰春雪楼而系以二律用示郡僚:在郧县城的东北角登上一座楼宇(即门楼),那时四面山头还披着积雪(即“春雪”二字),就写下这首诗。
谢氏:指谢安,字安石,东晋名臣、政治家和学者,淝水之战中指挥八公山上的晋军打败前秦苻坚率领的百万大军,保全了东晋的国脉。
阳生:指谢朗,字阳生,是谢安的弟弟。《晋书》本传称他“风姿标举,器宇俊迈,少善属文”。《世说新语》称他“才学富瞻,工草隶,得张芝法”。种玉田:种玉,指种瓜。古人认为瓜熟自落,所以种瓜的人叫“种瓜人”,后来演变为“种玉田”一词,指种植玉田,即种西瓜。这里指谢朗。
报:报告。青祇:指青布裹尸。古代把死人装殓时,要给死者披上青色的丧衣,用白色的布覆盖,故称“青祇”。
凌空:指乘风飞向天空。凤羽:凤凰的羽毛。这里指凤冠。
太史:史官,掌天文历算。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抒怀之作。诗人在登郧城东北门楼时,正值四山雪霁天气晴朗。于是挥笔题诗,抒发了自己的情怀。此诗首联写登楼远眺,颔联写谢安之弟谢朗与自己有相似之处,颈联写报瑞祥兆,尾联抒发了对太史公赞颂自己的欣喜之情。
首联“雪后登楼思渺然,南为梁苑北秦天。”写登高远望,思绪无边无际。诗人站在郧城的东北楼上,俯瞰四周群山环抱,只见白雪皑皑,一片苍茫。诗人放眼望去,远处的南方是美丽的梁苑(今河南开封),北方则是辽阔的秦地(今陕西一带)。
颔联“微吟谢氏成圭句,忽忆阳生种玉田。”写自己曾受谢道韫启发,吟咏过“微吟谢氏成圭句”(见《世说新语·赏誉》)。又想起当年与谢朗一同在庭院里耕种瓜果之事。
颈联“报瑞青祇装暂改,凌空白凤羽全捐。”写报庆吉祥之兆暂时改变,白鹤的装饰也全部撤去。诗人看到报瑞的吉兆被暂时取消,不禁感慨万千。同时,诗人想到昔日在庭院里耕种瓜果时,曾经见到一只白鹤停在树枝上休息。如今它已经离去,只留下了空空的鸟巢。
尾联“俱言此日初名谷,太史应书大有年。”意思是大家都说今天这个日子刚刚命名“谷”(地名),太史公(司马迁)应该记载这一年的农业大丰收。诗人在这里表达了对自己未来生活的美好期盼。
这首诗通过描绘郧城东北门楼周围的自然景色和诗人自身的感受,展现了一幅壮丽的山水画卷。同时,通过对谢安之弟谢朗与自己有相似之处的赞美,抒发了自己的情感。整首诗既富有诗意,又充满哲理,值得细细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