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尽潘园赋众芳,何如神草被昆冈。
庭中玉露漙三秀,木末丹霞散九光。
出共箑蒲昭圣瑞,归同天韭作仙粮。
野夫亦有黄公癖,地肺何年许并藏。
王世贞《题潘中丞芝林时昆山书院成芝满于林故以名焉》赏析
王世贞,字元美,号凤洲、弇州山人,生于明嘉靖丁未年。他以其丰富的政治经历和深厚的文学素养,在明代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其诗作多反映个人情感与对国家社会的关注,此诗即是如此。
首句“数尽潘园赋众芳,何如神草被昆冈”,诗人王世贞通过对比来表达对自然之美的赞美。潘园象征着一个充满生机的自然空间,而“神草”则象征了自然界中最珍贵的植物——灵芝。这一句不仅描绘了一种场景,更是一种精神层面的追求和向往。
第二句“庭中玉露漙三秀,木末丹霞散九光”,诗人运用细腻的语言描绘了一个清晨的景象。庭院中的玉露晶莹剔透,仿佛是天降甘霖;而树木的顶端,如同丹霞般绚丽多彩,阳光下的景色令人心旷神怡。这一描写不仅美化了自然景观,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平和与喜悦。
“出共箑蒲昭圣瑞,归同天韭作仙粮”,此句展现了诗人对于自然与生活哲学的领悟。“箑蒲”可能指的是一种古代乐器,此处用以比喻生活中的和谐与美好;而“天韭”指天赐的食物,象征生活的富饶与丰裕。这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赞美。
最后两句“野夫亦有黄公癖,地肺何年许并藏”,则流露出一种超然物外的态度。这里“黄公癖”可能是指一种对财富或权力的追求,但在诗人眼中,这种追求似乎并不重要。他更看重的是自然之美与内心的宁静,以及那些能够真正带来内心安宁的东西。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将自然美景与人的内心世界巧妙地结合,展示了诗人对生活、自然和哲学的独特理解与感悟。王世贞通过对自然界的描绘,传达了对美好生活与和谐人生的向往,同时,也体现了他深厚的文学造诣和深邃的思想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