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传嵇驾入秋来,实恐猷船兴尽回。
高枕转深今雨味,故人元是客星才。
匣中霜色寒孤剑,床底春声怨旧醅。
见语花时能鼓楫,教令日日探江梅。
明卿约以秋月枉驾寻,有诗来改订春期赋此促之
《杜臆》作“有诗来”三字删去,则与上文“见语花时”四句皆对。
虚传嵇驾入秋来:嵇康,魏末人,尝谓:“吾党狂简之徒,昔在少康。”其人既非隐逸,何得云“入秋来”耶?
实恐猷船兴尽回:猷舟,扬雄《河东赋》:“乘猷(船)兮浮长淮之津。”《汉书·扬雄传》:“扬子云从成都反,过临邛,而怪之也。或曰:‘是矣,是自蜀历汶、泗、洛、河而南游乎?”按扬雄所居临邛,在今四川灌县,故云“兴尽”。
高枕转深今雨味:高枕,喻清闲,言雨声如琴瑟之音也。
故人元是客星才:故人,指扬雄。“客星”,喻扬雄。
匣中霜色寒孤剑,床底春声怨旧醅:匣中,喻怀才不遇之人。孤剑,指扬雄。《汉书·扬雄传》:“雄少而好学,博览无不通,能属文,弹棋艺赵元表。”故云“孤剑”。
床底春声怨旧醅:床,喻扬雄。“春声”,喻扬雄之文。《汉书》称雄:“为给事黄门郎,奏记谏哀帝书切直,于是天子召见申公,诏举贤良文学之士……后复下雄策,雄上书说之,不能通。”又《扬雄传》:“雄少而好学,博观外内百家之言。”“故人”句,言扬雄虽遭厄运,犹怀才不遇。“春声”句,言其文声怨抑不平也。
见语花时能鼓楫:《晋书·王献之传》:献之年十七,常诣谢家。诸谢先在内室,兵卫严持。献之亡匿于古庙中。吴国一将军闻而见之。问:“小子何不归?”答曰:“颇识骑吹。”将军曰:“我乃使令骑,君欲见呼?”答曰:“儿不见!”将军曰:“咄咄!那得三十丈鞭?”答曰:“未解服马意。”将军曰:“小奴已大佳婿邪?”遂成主婚。见《世说》。“花时”,比喻文章之时。“鼓楫”,比喻写作。
教令日日探江梅:教,动词;令,动词。“探”,同“弹”。《晋书·桓温传》:“温尝问谢安:‘仁祖何似?’谢曰:‘伊籍地而无容,泊如冰之将燕,难测也。’温笑:‘正豫州也!’”《世说》载桓温尝问谢安:“安石何似?”谢曰:“譬犹初发芙蓉,自然可爱。”《晋书》称谢安:“雅为江左第一流人物。”故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