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郤公车甘隐沦,爱君初作自由身。
书成柿叶真如晋,种得桃花不避秦。
湖海几曾湮竹帛,烟波随处吐丝纶。
倦夫尘梦从夸觉,争似元无入梦人。
这首诗的格式为先输出诗句,然后是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最后附上赏析。
诗句与译文:
- 伯起不就公车杜门著书寄此致羡 - 伯起不赴公车之职(公车,即科举考试中进士后授予的官位),闭门著书,以诗相赠以示羡慕。
- 注释:伯起,诗人的自称或别称;“不就”意为不接受,“公车”指代仕途;“杜门”意为闭门不出;“著书”指写作书籍;“寄此致羡”表示将此诗作为信物送给对方以表达羡慕之情。
- 旋郤公车甘隐沦 - 辞官归隐,不愿再做公车吏(一种低级官职)。
- 注释:旋郤,意为辞职;“公车”同上;“甘隐沦”意为乐于隐居。
- 爱君初作自由身 - 赞美朋友初离仕途时的状态,形容其为无拘无束的自由人。
- 注释:爱君,指喜爱这位友人;“初作”指刚开始离开官场;“自由身”意为没有束缚的自由状态。
- 书成柿叶真如晋 - 形容书写的书稿如同唐代著名书法家王羲之所写的书法作品一样精湛。
- 注释:柿叶,借指王羲之的书法;“真如”意为真的像;“晋”指唐代,因为晋代是王羲之的时代。
- 种得桃花不避秦 - 比喻在政治斗争中能够保持清白,不惧权势。
- 注释:种得桃树,象征在政治斗争中不屈服于权贵;“不避秦”表示不畏惧秦朝。
- 湖海几曾湮竹帛 - 表达了诗人对于湖海之间、文字记载中的淡泊名利、超然物外的情怀。
- 注释:湖海,泛指广大的水域;“湮”意为埋没或掩盖;“竹帛”指的是古代记录文献的材料,也常用来比喻文字或史册。
- 烟波随处吐丝纶 - 描绘了一幅烟波浩渺的景象,以及在这样的环境中,人们可以随心所欲地展开自己的才华。
- 注释:烟波,指江水烟雾缭绕;“吐丝纶”意指展现自己的才华;“丝纶”原指帝王的御旨,此处用来形容才华横溢。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表达对友人远离官场生活的赞美之作。诗人通过对比友人的隐居生活和自己的仕途经历,表达了对友人高洁品质的赞赏。同时,诗中的“柿叶”、“桃花”等意象,又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热爱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整体而言,这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给人以清新脱俗的审美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