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西众说杨夫子,供奉吾怜李翰林。
即使人才饶棫朴,可无词赋慰萧森。
秦风雅有同仇好,郢雪其如寡和音。
老去闭门无一字,许公方外别论心。

注释:

寄李本宁提学索其秦中文字

关西众说杨夫子,供奉吾怜李翰林。

即使人才饶棫朴,可无词赋慰萧森。

秦风雅有同仇好,郢雪其如寡和音。

老去闭门无一字,许公方外别论心。

译文:

寄给李本宁提学索要他的秦中文字

关西众说杨夫子,供奉吾怜李翰林。

即使才能出众如棫朴,也可没有辞赋来安慰寂寞。

秦地的诗歌雅致有同仇共忾之情,郢州的雪花却像寡和之音一样凄凉。

我年老后闭门不出,只有许公能与我谈论心中所感。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赠给友人李本宁的,表达了对友人才华的赞赏以及对友情的珍视。

首联直接点明了赠诗的原因:“寄李本宁提学索其秦中文字”。这是直接表达的赠诗原因,也是整首诗的开头。

颔联“即使是才能出众如棫朴,也可没有辞赋来安慰寂寞。”则是对李本宁才情的赞誉。这里用了比喻,将李本宁的才能比作棫朴,这是一种象征性的赞美,表示李本宁的才能出众,无人能及。同时,这两句也表达了诗人对辞赋的无奈和寂寞的情感。

颈联“秦地的诗歌雅致有同仇共忾之情,郢州的雪花却像寡和之音一样凄凉。”则是对李本宁诗歌的赞赏。这里用到了“同仇共忾”和“寡和之音”两个关键词,分别代表了诗歌的主题和风格。同仇共忾代表着诗歌的主题,即共同的敌人或问题,表达了诗人的爱国情怀;寡和之音则代表诗歌的风格,即简洁、朴素、深沉,能够引发人们内心的共鸣。

尾联“老去闭门无一字,许公方外别论心。”则是对友情的珍惜和珍视。这里使用了“闭门无一字”这个成语,表示诗人年老后闭门不出,不再参与世俗的交往。而“许公方外别论心”则是一种隐喻,表示虽然诗人已经年老,但仍然与朋友保持联系,互相理解和支持。这种友情是非常珍贵的,值得我们去珍惜和维护。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