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弓瓯脱一蜗庐,老去生涯自有余。
但饱何须香积饭,得闲能厌惠陁书。
师教忍辱波罗蜜,代有同生蔑戾车。
却是山僧多伎俩,此身聋瞽不妨渠。
【注释】
甫尔:不久。逍遥:安适,闲适。陆司空:指陆龟蒙的号。绳数行坐客:指陆龟蒙的朋友、友人。吴门:今江苏苏州一带。语:指诗文等文艺作品。笑赋:即赋笑。杜甫《戏题寄上汉中王三首》之二:“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此谓自己作诗,不求人知,但求一乐。数弓:几束弓弩。瓯脱(ōūtuò):古代的一种棋类游戏。蜗庐:蜗牛的住所。老去:年老体衰。有余:富足。香积饭:梵语译音,意为“供养”,指供佛吃的饮食。惠陁书:梵语译音,意为“经文”。忍辱波罗蜜:梵语译音,意为“忍耐”的“智慧”。波罗蜜是佛教用语,意译为“觉有情”或“证悟”。同生蔑戾车:梵语译音,意为“同生共死的伙伴”,这里指朋友。山僧:隐士和尚。伎俩:机巧手段。聋瞽:耳聋眼花,比喻全不懂世事。
【赏析】
此诗是诗人自述晚年生活情趣的一首诗,表现了一种清高绝俗、超然物外的情怀。开头两句写自己隐居的生活和心态,“数弓瓯脱一蜗庐,老去生涯自有余。”说自己像一只蜗牛那样悠闲地住在自己的书房里,生活很富裕。后两句说自己并不需要香积饭来供养,也不会厌烦惠陁书(即《大般若经》),因为自己已经领悟到“忍辱波罗蜜”的智慧了。
第三、四句用“师教忍辱波罗蜜”和“代有同生蔑戾车”两个典故,表明自己对世俗名利看得很淡,而对佛教教义却十分熟悉,并以此为自豪。
第五、六句用“却是山僧多伎俩”一句来点出自己的隐逸生活与山僧相似,都是以隐逸为乐事。“此身聋瞽不妨渠”,则进一步说明自己是聋子和瞎子,但并不妨碍自己去欣赏大自然的美。
此诗语言平淡自然,没有奇警之语,但读来却觉得有一种恬淡宁静、悠然自得的韵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