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锡初开行脚缘,五台高拥佛螺烟。
闻师欲访金刚窟,误却文殊鼻孔边。
过耳便成狮子吼,安心莫堕野狐禅。
从遭寂老揶揄后,不傍人间七百年。

《观一上人将往五台礼文殊出行卷索赠》是明代诗人王世贞所作,全诗共四句:

一锡初开行脚缘,    
五台高拥佛螺烟。    
闻师欲访金刚窟,    
误却文殊鼻孔边。    

接下来将对这首诗进行赏析:

赏析
这首诗以生动的画面描绘了一幅前往五台山礼文殊菩萨的虔诚景象,同时也表达了对修行者精神境界的高远追求。
“一锡初开行脚缘”描绘了行者携带锡杖出发的情景,象征着他踏上了一段新的旅程。这里的“一锡”指的是行者随身携带的锡杖,象征着他的法器和身份,而“行脚”则暗示了他的修行之旅。“五台高拥佛螺烟”进一步描绘了五台山的壮丽景象,五台山是佛教圣地之一,这里香烟缭绕,佛塔耸立,给人一种庄严肃穆的感觉。这些自然与宗教景观的结合,使得整首诗充满了浓厚的宗教气息。
“闻师欲访金刚窟,误却文殊鼻孔边”表达了诗人对修行者行为的担忧。这里的“金刚窟”指的是佛教中的一处圣地,而“文殊鼻孔边”则是指文殊菩萨的住处。诗人担心修行者可能会因为好奇或贪心而打扰到文殊菩萨的清净之地。这一担忧既体现了修行者的虔诚心态,也揭示了修行过程中需要保持内心的平静与专注。
“过耳便成狮子吼,安心莫堕野狐禅”则是对修行者心态的一种提醒。这里的“狮子吼”象征着强大的力量与威严,而“野狐禅”则是一种不正当的修行方式。诗人希望修行者能够通过自己的内心修炼,避免陷入这种不正当的修持中。这不仅是对修行者的警示,也是对整个佛教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的期望。
这首诗通过生动的场景描绘和深刻的思想内涵,展现了一种对修行者精神状态的高度关注与期望,同时传达了一种对佛教文化传统的尊重与传承。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