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时江左擅风骚,遂使湖山应接劳。
花坞乱扶卿月上,筚门孤掩客星高。
纵呼陶令愁难入,不学苏生醉始逃。
若问弇园佳胜事,翛然坐对一方袍。

【注释】

①伯玉:指汪司马。高字韵:指“高”这个韵脚。②苏生:苏轼,宋代文学家。③弇园:明末清初著名私家庭院,在今江苏太仓市。④翛然:超然。⑤一方袍:一具蓑衣。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应友人之邀而作的。首联点明聚会地点和原因——西湖南屏。次联写湖山胜景,花坞月上,星门孤掩,一派山水之美。三联写诗人与诸友畅谈风雅。第四联写宴会上饮酒作乐的情景。结尾写自己对这次聚会的感受。全诗风格豪放,语言质朴,感情真挚自然。

其一、

江左擅风流,遂使湖山应接劳。

一时文人墨客云集此地,使这里的湖光山色显得更加美丽迷人。

其二、

花坞乱扶卿月上,筚门孤掩客星高。

百花盛开的山坞中,月亮倒映其中;一座简陋的茅屋旁,星星在夜空中闪烁。

其三、

纵呼陶令愁难入,不学苏生醉始逃。

我纵有陶渊明那样忧愁也入不得眼,不如像苏东坡那样喝醉了才逃避。

鉴赏:

此为应光禄汪伯玉之邀,与汪司马及仲季诸社友在西湖举行一次盛会,分韵赋诗。诗人先以豪迈的笔调点出地点与缘由,然后描绘聚会时的湖光山色。他首先描写了湖光山色,“一时江左擅风骚,遂使湖山应接劳。”这里说,在长江以南地区,文采风流独步天下,于是使得湖光山色交相辉映,美不胜收。接着,诗人又描绘了宴会上的热闹场面:“花坞乱扶卿月上,筚门孤掩客星高。”在这里,诗人运用拟人的修辞方法,将花坞、月影都赋予了人的情感,形象地写出了湖光山色的优美景色。

诗人抒发了自己的感慨:“纵呼陶令愁难入,不学苏生醉始逃。”这里诗人引用了陶渊明和苏东坡的故事。陶渊明被世人誉为“五柳先生”,他在《归去来兮辞》中写道:“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可见他对隐居的生活十分欣赏。而苏东坡则因不堪忍受官场黑暗和腐败,而醉心于酒乡之中,以求得精神上的解脱。诗人借用这两个故事表达自己不愿同流合污的高尚品质。同时,诗人也用“陶令”“苏生”来委婉地表示自己对陶渊明和苏东坡的崇敬之情。

最后两句,诗人表达了自己的心情:“若问弇园佳胜事,翛然坐对一方袍。”这里诗人以弇园为题,写了自己在宴会上饮酒作乐的情景。“翛然坐对一方袍”,意思是诗人悠然自得,坐在弇园里一边饮酒一边赏月。这两句既表现了诗人豪放的性格,同时也表现了他与众友人畅谈风雅的场面。

全诗风格豪放,语言质朴,感情真挚自然,充分体现了诗人豪爽的性格和深厚的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