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公灵骨未全隳,宝地金书特护持。
塔徙总输龙蜕处,钖飞宁复鹤惊时。
琵琶街畔疑天鼓,舍利轮中表物仪。
却恨貂珰诸贵在,不教披藓读残碑。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建的《游灵谷寺》。以下是对每句话的解释:

宝公灵骨未全隳(huī) —— “宝公”可能是指历史上的某位高僧或禅师。”灵骨”指的是这位高僧或禅师的遗骨。”未全隳”意味着这些遗骨还未完全被毁损。

宝地金书特护持(zhù) —— “宝地”指的是一个被认为是神圣的地方,可能是寺庙或其他宗教场所。”金书”可能是指用金子书写的文字,象征着神圣和尊贵。”特护持”意味着这些神圣的文字得到了特别的保护和维护。

塔徙总输龙蜕处(tuō) —— “塔徙”可能是指一座古塔被移动或者拆迁的情况。”龙蜕”指的是龙的皮毛,这里可能是指某种神圣的、具有特殊意义的物体或者遗迹。

钖飞宁复鹤惊时(yíng) —— “钖飞”可能是指一种鸟的飞翔,这里可能是指某种吉祥或者美好的事物。”鹤惊”则是一种形容事物突然发生变化或引起注意的表达方式。

琵琶街畔疑天鼓(pí) —— “琵琶街”可能是一个地名,也可能是指某个与音乐相关的场景。”天鼓”可能是指天上传来的音乐声,给人一种神秘而庄严的感觉。

舍利轮中表物仪(shè) —— “舍利”在这里可能是指佛教中的圣物,如佛祖的牙齿等。”轮中”指的是佛教中的六道轮回。”表物仪”可能是指这些圣物展示了某种特殊的、神圣的意义。

却恨貂珰诸贵在,不教披藓读残碑(duō) —— “貂珰”可能是指古代的一种头饰,也用来泛指权贵人物。”诸贵”指的是众多高贵的人物或者有权势的人。”披藓读残碑”是一个形象生动的表述,意指这些人不去欣赏或者了解这些历史的、文化的遗物,而是忙于其他事务。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灵谷寺内的一些历史遗迹,表达了作者对于历史文化遗产的珍视和敬畏之情。诗中提到的高僧遗骨、神圣文字、龙蜕等元素,都是具有深刻文化内涵的象征。通过对这些元素的描绘,诗人传达了对历史的尊重和对传统文化的传承的渴望。同时,诗人也表达了对那些权贵们忽视历史和文化的批评,强调了文化遗产的重要性和不可忽视的价值。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