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垒高皇七叶孙,一时文采冠诸昆。
时凭汉阁青藜杖,不读淮王鸿宝言。
立壁图书无长物,传经父子有专门。
只应奇字输扬叟,凭仗双鸿海外论。
注释:
中垒高皇七叶孙,一时文采冠诸昆。
中垒是汉朝的官名,高皇即刘邦,他封刘恒为中垒大司马。七叶,指汉高祖刘邦有七个儿子,刘恒是其中之一。
时凭汉阁青藜杖,不读淮王鸿宝言。
时指当时,凭指依靠、凭借,汉阁指的是汉武帝时期设立的秘书省,青藜杖是古代官员常用的拐杖,这里指刘恒。淮王是刘长,鸿宝言是《淮南子》等古籍。
立壁图书无长物,传经父子有专门。
立壁图书是指刘恒在汉文帝时期立下的图书室,没有长物,意为图书不多,传经父子有专门,指的是刘恒的儿子刘武和其孙子刘参,他们都是精通儒学的学者。
只应奇字输扬叟,凭仗双鸿海外论。
输指贡献,扬叟是扬雄的尊称,双鸿指扬雄的《太玄经》《法言》两书,海外指海外各国,论,这里是评论的意思。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咏史诗,通过赞美汉文帝的文才与成就,来表达对历史英雄人物的怀念之情。
首联“中垒高皇七叶孙,一时文采冠诸昆。”以汉代开国皇帝刘邦的孙子刘恒为切入点,赞其文才出众,才华横溢。同时,也暗示了汉文帝时期的政治清明和文化繁荣。
颔联“时凭汉阁青藜杖,不读淮王鸿宝言。”描绘了一幅汉文帝刘恒勤奋好学的形象。他手持青藜杖,在汉阁中孜孜不倦地读书,即使面对淮王(刘长)的《鸿宝言》,也未放在心上。这里的“青藜杖”象征着刘恒对知识的追求和渴望,而“鸿宝言”则代表了刘长的学识。
颈联“立壁图书无长物,传经父子有专门。”进一步赞美刘恒的学识渊博。他建立了图书室,收藏了大量书籍,但这些书籍对他来说不过是“无长物”。他的后代刘武和刘参更是精通儒学,成为一代宗师。这里的“图书”和“专门”分别代表了刘恒的知识和后代的成就。
尾联“只应奇字输扬叟,凭仗双鸿海外论。”则是对刘恒的赞誉之词。他认为,只有像扬雄这样的奇才能够理解和欣赏刘恒的学问。而扬雄又是海外的学者,他的学问广博,见识卓越。这里的“扬叟”指的是扬雄,“双鸿”则是指他的《太玄经》和《法言》。
这首诗通过对汉文帝刘恒及其后代的描绘,赞美了他们的学识和才能,同时也表达了对历史英雄人物的怀念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