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呼误游磴,胜事无不真。
惟嫌入山客,唤作出山人。

《弇园杂咏四十三首清凉界》是王世贞的一首五言绝句。下面是该诗句的具体分析:

  1. 诗词原文
    步屧修竹林,银桥佛庐净。
    洒然忽清凉,是境还非境。

  2. 注释解析

  • 步屧修竹林:描述的是诗人在漫步时,走在被修整过的竹林中。屧(tuō)是古代的一种鞋,这里指步行,步屧即步行之意。
  • 银桥佛庐净:指的是一座用雪覆盖的桥梁和一座寺庙,给人一种清净的感觉。
  • 洒然忽清凉:形容一种突然感受到的清爽与宁静。
  • 是境还非境:表达了一种对现实与超脱境界之间界限的认识,意味着眼前的景物虽然真实存在,但又不是完全的现实世界。
  1. 译文展示
    诗人行走于经过修整的竹林间,眼前展现出一条被雪覆盖的银色桥梁,连接着一座庄严的寺庙,整个景象显得异常清静与纯净。他在这一瞬间感到了前所未有的清新与安宁,似乎身处一个非现实的空间里。这里的景色虽真实存在,但又仿佛超越了现实,让人感受到一种超然的境界。

  2. 赏析探讨

  • 这首诗反映了作者在自然美景中的感悟和心灵上的净化。通过对竹林、雪桥以及寺庙的描述,展现了一个既真实又超越现实的画面,体现了王世贞对自然美的独特理解及审美情趣。
  • 诗中使用了“步屧”、“银桥”等词汇,增强了画面感,使读者仿佛能够身临其境。而“洒然忽清凉”、“是境还非境”则深刻描绘了诗人在自然环境中找到的精神慰藉,表现了一种超脱物欲、追求内心平和的生活态度。这种态度在明代文人中尤为常见,反映了那个时代人们对精神世界探索的普遍追求。

王世贞在《弇园杂咏四十三首清凉界》中所展现的,不仅是对自然景观的描绘,更是对生活哲理和个人情感的一种抒发。通过对竹林、雪桥、佛庐等元素的精心刻画,传达出一种对自然和谐之美的追求以及对心灵宁静的向往。这首诗作为王世贞园林诗中的佳作,不仅展示了他在艺术创作上的深厚功底,也反映了其对于生活美学的独到见解。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